未特指的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Unspecified Traumatic haemorrhage in brain tissue
编码NA07.8Z
关键词
索引词Traumatic haemorrhage in brain tissue、未特指的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创伤性脑出血NOS
缩写脑出血、颅内出血、ICH
别名脑溢血、脑血管破裂、脑实质损伤出血、外伤性脑出血、创伤性颅内出血
未特指的脑组织内创伤性出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CT/MRI影像学证据:
-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血肿影(急性期)
- MRI梯度回波序列(GRE)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出血灶(亚急性期)
- 明确外伤史:
- 头部直接撞击、加速-减速伤或穿透伤(需有可靠病史记录)
- CT/MRI影像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影像学阳性发现:
- 脑实质内血肿(直径≥5mm)伴周围水肿带
- 急性神经功能障碍: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4分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
- 影像学阳性发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头痛伴呕吐(敏感性70%-85%)
- 瞳孔不等大或对光反射异常(提示脑疝风险)
- 高危因素:
- 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血小板<100×10⁹/L)
- 年龄>65岁或高血压病史(收缩压>160mmHg)
- 实验室阈值:
- D-二聚体>500μg/L(提示活动性出血)
- 血清S100B蛋白>0.5μg/L(脑损伤标志物)
- 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筛查] A --> D[神经系统评估] B --> B1[CT平扫(首选)] B --> B2[MRI(SWI/GRE序列)] C --> C1[凝血功能] C --> C2[血常规+生化] D --> D1[GCS评分] D --> D2[瞳孔反应] B1 --> B11[血肿体积测量] B2 --> B21[微出血灶检测] -
判断逻辑:
- CT平扫:
- 高密度影(50-80HU)→ 急性出血
- 血肿体积计算(ABC/2法)→ 决定手术指征(>30ml幕上/>10ml幕下)
- MRI(SWI):
- 低信号灶 → 微出血或亚急性期出血
- 需结合DWI序列排除梗死
- 凝血功能:
- INR>1.5 → 需紧急逆转抗凝(维生素K/FFP)
- 血小板<50×10⁹/L → 输注血小板
- GCS评分:
- ≤8分 → 气管插管+颅内压监测指征
- CT平扫: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凝血功能 | INR>1.5 | 抗凝相关出血风险增高 | 静脉注射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FFP) |
血小板计数 | <100×10⁹/L | 自发性出血风险增加 | 输注血小板(目标>100×10⁹/L) |
D-二聚体 | >500μg/L | 提示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形成 | 结合影像学评估出血进展 |
血清S100B | >0.5μg/L | 脑实质损伤标志物,与预后相关 | 动态监测(每24小时) |
血红蛋白 | 急性下降>20g/L | 提示活动性出血或血肿扩大 | 紧急CT复查+备血 |
血清钠 | <135mmol/L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风险 | 限水+高渗盐水治疗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核心路径:
- 外伤史 + CT高密度血肿影 → 确诊
- 高危预警:
- GCS≤8分 + 瞳孔不等大 → 紧急手术干预
- 实验室关键点:
- 凝血功能异常需1小时内纠正
- D-二聚体/S100B动态监测出血进展
参考文献:
-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颅脑创伤管理指南》(AANS/CNS, 2023)
- 欧洲卒中组织《创伤性脑出血诊断共识》(ESO, 2022)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创伤性脑出血诊疗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