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手指或拇指的浅表性损伤Unspecified Superficial injury of finger or thumb
编码NC51.0Z
关键词
索引词Superficial injury of finger or thumb、未特指的手指或拇指的浅表性损伤、手指或拇指的浅表性损伤、手指浅表损伤、拇指浅表性损伤
缩写未特指手指或拇指浅表性损伤、未特指手部浅表性损伤
别名手指或拇指小伤口、手指或拇指皮外伤、手指或拇指表皮损伤、手指或拇指轻微创伤、手指或拇指表层伤害、手指或拇指表面损伤、手指或拇指轻度损伤、手指或拇指外部伤害、手指或拇指细小创伤、手指或拇指表浅伤口
未特指的手指或拇指的浅表性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可视化诊断:通过直接视诊确认皮肤完整性破坏局限于表皮层及附属结构(毛囊、汗腺),无深部组织(真皮层以下、肌腱、骨骼)损伤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创伤史:明确的外伤机制(撞击、摩擦、挤压或切割)。
- 局部体征:
- 表皮缺损/剥脱(擦伤、浅裂伤)
- 压痛(+)
- 红斑/肿胀(+)
- 无深层损伤征象:
- 无关节活动障碍(被动活动范围正常)
- 无骨擦音/异常活动(排除骨折)
- 无神经功能障碍(感觉、运动正常)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证据):
- 疼痛程度:VAS评分≤6分(中轻度疼痛)
- 出血特征:毛细血管性渗血,无动脉搏动性出血
- 愈合进展:48小时内红肿减轻,7天内上皮再生
- 影像学支持:X线检查无骨折征象(适用可疑病例)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基础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感染监测]
B --> B1[视诊:皮肤破损形态] B --> B2[触诊:压痛范围] B --> B3[关节活动度测试]
C --> C1[X线平片:排除骨折] C --> C2[超声:评估血肿/异物]
D --> D1[伤口分泌物培养] D --> D2[血常规:WBC计数]
判断逻辑:
-
基础评估优先:
- 视诊确定损伤深度(表皮剥脱=浅表性)
- 触诊压痛范围≤2cm²支持局限性损伤
- 关节被动活动正常可排除肌腱损伤
-
影像学阶梯式应用:
- 仅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启动:
- 局部肿胀与疼痛程度不匹配
- 创伤机制涉及高能量撞击(如重物砸伤)
- X线为首选(灵敏度98%骨折检出)
- 超声用于评估可疑皮下血肿(>1cm)或异物
- 仅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启动:
-
感染监测指征:
- 伤口污染风险高(泥土、金属异物)
- 48小时后疼痛/红肿加剧
- 体温>37.5℃或脓性渗出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全血细胞计数(CBC):
- WBC >10×10⁹/L:提示继发感染(阳性预测值85%)
- 处理建议:立即伤口清创+抗生素覆盖(如头孢唑林)
-
伤口分泌物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阳性:确诊细菌感染
- 处理建议: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清创每日1次
-
炎症标志物(选做):
- CRP >10 mg/L:提示持续炎症反应
- 处理建议:延长观察期至72小时,评估深部组织受累
四、诊断流程总结
mermaid graph LR E[创伤病史] --> F{符合必须条件?} F -- 是 --> G[基础评估] F -- 否 --> H[影像学排查骨折] G --> I{支持条件满足≥2项?} I -- 是 --> J[确诊浅表损伤] I -- 否 --> K[超声/分泌物培养] J --> L[局部处理+随访] K --> M{发现深部损伤?} M -- 是 --> N[转诊手外科] M -- 否 --> J
核心原则:
- 90%病例通过临床评估即可确诊
- 影像学仅用于高危人群(老年骨质疏松、暴力伤)
- 实验室检查限于感染疑似病例
参考文献:
- WHO《ICD-11损伤诊断指南》
- 《手外科临床实践指南》(AAOS 2023)
- 《创伤后感染防治专家共识》(J Trauma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