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桡动脉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radial artery at forearm level
编码NC35.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radial artery at forearm level、未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桡动脉的损伤、位于前臂水平桡动脉的损伤、桡动脉损伤
缩写NCA、NCRADIALA-FOREARM
别名前臂桡动脉伤、前臂桡动脉损害、前臂桡动脉受损、前臂水平桡动脉伤、前臂水平桡动脉损害、前臂水平桡动脉受损、桡动脉前臂段损伤、桡动脉前臂段损害、桡动脉前臂段受损
(NC35.1Z)未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桡动脉的损伤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急性出血:
- 开放性损伤表现为喷射状或持续性出血(常见,90%以上锐器伤病例)[1]。
- 闭合性损伤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肿胀或瘀斑(较少见,10%-20%)[2]。
- 前臂疼痛:
- 锐痛或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高发,80%-90%)[1]。
- 远端肢体缺血症状:
- 手指苍白、发冷(常见,60%-80%完全断裂病例)[2]。
- 持续性麻木或针刺感(提示合并神经损伤,10%-30%)[3]。
非典型症状
- 迟发性功能障碍:
- 数小时后逐渐出现手部无力或握持困难(较少见,15%-25%,多见于部分断裂或血栓形成病例)[3]。
- 慢性疼痛:
- 损伤后数周仍存在钝痛(罕见,5%-10%,可能与假性动脉瘤或炎症相关)[4]。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桡动脉搏动异常:
- 搏动减弱或消失(高特异性,90%以上完全断裂病例)[1]。
- 部分损伤可触及微弱搏动(30%-50%)[2]。
- Allen试验阳性:
- 手部缺血时间延长(>5秒)提示侧支循环不足(敏感性80%-95%)[5]。
- 皮肤改变:
- 远端皮肤温度较健侧下降≥2℃(常见,70%-90%)[1]。
- 指尖发绀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2秒)(60%-80%)[2]。
非典型体征
- 假性动脉瘤形成:
- 局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较少见,5%-15%,多见于钝挫伤或医源性损伤)[4]。
- 动静脉瘘体征:
- 连续性血管杂音(罕见,<5%)[3]。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 超声多普勒检查:
- 血流中断或湍流(敏感性95%-100%)[5]。
- 假性动脉瘤表现为无内皮层的囊状结构(特异性高)[4]。
- CT血管造影(CTA):
- 明确血管断裂位置及长度(金标准,敏感性接近100%)[5]。
- 凝血功能检测:
- 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形成风险,30%-50%未及时修复病例)[3]。
注释
- 创伤性损伤(如锐器伤)多表现为急性出血与搏动消失,而医源性损伤(如穿刺后)常以迟发性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
- 儿童与老年人因血管弹性差异,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出血量较少但缺血进展更快)[2]。
- 合并神经损伤时需优先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疼痛、被动牵拉痛)[4]。
参考文献
[1] 《中华手外科杂志》桡动脉损伤诊疗共识(2021)
[2] 百度学术文献(Permanent nerve injury in the forearm following radial artery harvest, 1999)
[3] 丁香园骨科临床讨论(2022)
[4] 《血管外科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