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位于颈部水平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neck level
编码NA61.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neck level、未特指的位于颈部水平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位于颈部水平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
缩写颈部肌肉损伤、颈部筋膜损伤、颈部肌腱损伤、未特指颈部软组织损伤
别名颈部肌肉拉伤、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部软组织挫伤、颈部肌肉筋膜炎、颈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落枕
未特指的位于颈部水平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MRI影像学证据:
- 磁共振成像显示颈部肌肉、筋膜或肌腱存在连续性中断、水肿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或血肿形成。
- 动态超声检查发现肌腱滑动异常或肌肉收缩功能障碍。
- MRI影像学证据: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颈部活动相关性疼痛(VAS≥4分)伴主动活动范围减少≥30%。
- 至少存在1个解剖定位明确的压痛点(如胸锁乳突肌中段、斜方肌上束附着点)。
- 创伤或劳损病史:
- 明确的外伤事件(如挥鞭样损伤、直接撞击)或持续3个月以上的姿势相关性疼痛史。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补充诊断依据):
- 功能评估异常:
- 颈深屈肌耐力测试<20秒(正常值≥30秒)。
- 头颈分离测试阳性提示神经肌肉控制障碍。
- 炎症反应证据:
-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 mg/L(参考值<1 mg/L)。
- 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组织硬度增加(应变率>2.5)。
- 功能评估异常: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体格检查) A --> B2(疼痛量表) B1 --> C1[压痛点定位] B1 --> C2[活动度测量] B2 --> C3[VAS评分]
A --> D[影像学检查] D --> D1(X线检查) D --> D2(超声检查) D --> D3(MRI)
D1 --> E1[排除骨折/脱位] D2 --> E2[实时动态评估] D3 --> E3[软组织精细成像]
A --> F[功能测试] F --> F1(颈深屈肌耐力) F --> F2(头颈分离测试)
判断逻辑:
-
X线检查:
- 阳性标准: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如变直或反弓)提示慢性劳损,但需结合临床。
- 作用:首要排除骨折、椎体滑脱等骨性病变,阴性结果支持软组织损伤诊断。
-
高频超声(≥12MHz):
- 异常判读:
- 肌肉层回声紊乱(正常为羽状结构)提示部分撕裂。
- 筋膜层滑动度<3mm(正常≥5mm)提示粘连形成。
- 优势:可动态观察肌腱滑动状态,鉴别完全/部分断裂。
- 异常判读:
-
3.0T MRI:
- 序列解读:
- T2脂肪抑制序列:水肿范围>2cm²提示急性损伤。
- T1增强扫描:边缘强化提示慢性炎症修复过程。
- 分级标准:
- Ⅰ级:肌纤维<5%断裂(仅水肿信号)。
- Ⅱ级:5-50%断裂伴血肿形成。
- Ⅲ级:完全断裂伴回缩。
- 序列解读:
三、实验室参考值
-
炎症标志物:
- hs-CRP:
- 1-3 mg/L:提示亚临床炎症(建议动态监测)。
- >3 mg/L:支持急性损伤或慢性炎症活动期。
- hs-CRP:
-
肌损伤标志物:
- CK-MM同工酶:
- 轻度升高(200-500 U/L):提示局部肌肉微损伤。
- >500 U/L:需排除全身性肌病。
- CK-MM同工酶:
-
胶原代谢指标:
- PIII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 >4.2 μg/L:提示筋膜组织修复活跃(慢性损伤特征)。
- PIII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四、诊断流程优化建议
-
急性期(<72小时):
- 首选超声检查评估软组织完整性,X线排除骨折。
- 疼痛剧烈伴活动明显受限者,建议48小时内行MRI明确损伤分级。
-
慢性期(>3个月):
- 必查颈深屈肌耐力测试,评估神经肌肉控制功能。
- MRI增强扫描鉴别瘢痕组织与活动性炎症。
参考文献:
-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Neck Pain(2023修订版)
- 《运动损伤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