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部位的肱骨上端骨折Unspecified Fracture of upper end of humerus
编码NC12.2Z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upper end of humerus、未特指部位的肱骨上端骨折、肱骨上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肱骨上骨骺骨折、肱骨上端骨折,未延伸至关节、肱骨上端骨折,延伸至关节、肱骨上端青枝型骨折、肱骨上端的斗柄或角部骨折、肱骨上端生长性骨折、肱骨上端Salter-Harris骨折、股骨上端生长板骨折
缩写肱骨颈骨折、肱骨头下骨折
别名肩部骨折、上臂骨折、肱骨头部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
(NC12.2Z)未特指部位的肱骨上端骨折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肩部剧烈疼痛:
- 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重(常见,80%-90%),尤其在尝试外展或旋转手臂时显著。
- 静息状态下仍存在钝痛(高发,70%-85%)[1]。
- 活动受限:
- 无法主动抬起患肢(常见,75%-90%),需健侧手辅助完成简单动作(如穿衣、梳头)。
- 肿胀与瘀斑:
- 肩部快速肿胀(高发,80%-95%),伴皮下瘀血(青紫色斑块)(60%-80%)[1]。
非典型症状
- 感觉异常:
- 肩外侧皮肤麻木或刺痛(低,10%-20%),提示可能合并腋神经损伤[3]。
- 夜间痛加重:
- 因体位压迫或炎症反应加剧(较少见,15%-25%)[3]。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局部触痛与骨擦感:
- 骨折部位触诊压痛明显(高,90%-100%),轻微活动可闻及骨擦音(50%-70%)[2]。
- 畸形:
- “方肩”畸形(肩部失去正常圆润轮廓)(常见,40%-60%),提示骨折伴肩关节脱位或严重移位[3]。
- 肩关节活动度下降:
- 外展、前屈及旋转功能受限(高,85%-95%),被动活动范围缩小[1]。
非典型体征
- 血管损伤征象:
- 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皮温降低(罕见,5%-10%),需警惕旋肱动脉损伤[1]。
- 肩袖损伤表现:
- 特定肌群无力(如外展困难提示冈上肌受累)(较少见,20%-30%)[4]。
影像学特征
- X线表现:
- 骨折线位于肱骨近端:包括解剖颈、外科颈或大小结节区域,但未明确具体解剖结构(高,90%-100%)[1]。
- 轻度移位或嵌插:常见于骨质疏松患者(60%-80%)[2]。
- CT三维重建:
- 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受累:显示骨折线延伸至关节面(30%-50%),需评估是否合并盂肱关节损伤[3]。
实验室特征
- 无特异性指标:常规血液检查通常正常,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罕见)[1]。
注:
- 老年患者特点:骨质疏松者(>65岁)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且肿胀和瘀斑更显著(文献数据支持高发生率)[1][2]。
- 合并症风险:约10%-20%患者可能合并腋神经损伤,需早期评估感觉和运动功能[3]。
参考文献: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1年文献综述[1]。
- 腾讯网临床影像学鉴别资料[3]。
- 人人文库手术入路及并发症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