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腕或手水平未特指血管的损伤Unspecified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wrist or hand level
编码NC56.Z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wrist or hand level、位于腕或手水平未特指血管的损伤、位于腕或手水平的血管损伤
缩写腕手血管损伤、WHSXSC
别名腕或手水平的血管创伤、腕手部血管损害
位于腕或手水平未特指血管损伤(NC56.6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影像学确诊:
- CT血管成像(CTA):显示腕或手部血管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渗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 多普勒超声:检测到血管血流信号消失或湍流,伴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消失。
- 影像学确诊:
-
必须条件:
- 创伤史:明确的外伤事件(如锐器切割、钝器撞击、机器挤压等)。
- 局部体征:至少符合以下两项:
- 开放性伤口伴活动性出血(动脉性出血呈喷射状,静脉性出血为持续性)。
- 远端肢体苍白、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 可触及血肿或震颤(提示动静脉瘘)。
-
支持条件:
- 实验室证据: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急性失血时24小时内下降>20 g/L)。
- D-二聚体升高(>500 μg/L)提示血管损伤相关血栓形成。
- 症状支持:
- 患肢疼痛评分≥4分(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
- 运动功能障碍(握力下降≥50%或手指活动受限)。
- 实验室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影像学检查
├── 急诊评估层
│ ├── X线平片(排除骨折/异物)
│ └── 床旁超声(初步评估血管完整性)
└── 确诊层
├── CT血管成像(CTA)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功能评估层
├── 动脉血气分析(评估远端组织氧合)
└── 神经电生理检查(鉴别神经损伤)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阳性标准:发现骨折碎片邻近主要血管走行区(如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动脉损伤)。
- 意义:提示需进一步血管评估,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血管损伤。
-
床旁超声:
- 诊断要点:
- 动脉损伤:内膜不连续、血流频谱异常(收缩期峰值流速下降>50%)。
- 静脉损伤:管腔塌陷、血流方向异常。
- 优势:可动态监测血肿扩大趋势。
- 诊断要点:
-
CTA:
- 分级标准:
- I级:血管壁轻微不规则,无血流受限。
- II级:假性动脉瘤形成,管腔狭窄<50%。
- III级:血管完全断裂伴造影剂外渗。
- 决策意义:III级损伤需6小时内手术干预。
- 分级标准: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 | 男性130-175 g/L | <11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结合创伤史判断是否为急性失血 |
D-二聚体 | <500 μg/L | >1000 μg/L提示广泛血管内皮损伤,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 |
PT/APTT | PT 11-13.5秒 | PT延长>15秒或APTT>40秒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需调整止血方案 |
乳酸 | 静脉血0.5-1.6 mmol/L | >2.0 mmol/L提示组织灌注不足,持续升高需考虑血管修复后再灌注损伤 |
四、诊治要点
-
紧急处理:
- 直接压迫止血(避免盲目钳夹止血)。
- 缺血肢体保持下垂位(减少代谢需求)。
-
手术指征:
- 动脉完全断裂(CTA III级)。
- 进行性增大的血肿(超声监测体积增加>50%)。
-
康复监测:
- 术后每日检测患肢皮温、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 出院后每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通畅度。
参考文献:
- 《周围血管损伤诊疗规范(2023版)》
- 《手外科血管损伤处理专家共识》
- UpToDate临床顾问:Extremity vascular trauma in 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