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内创伤性出血,继发性Traumatic haemorrhage in brainstem, secondary

更新时间:2025-06-18 18:34:16
编码NA07.85

关键词

索引词Traumatic haemorrhage in brainstem, secondary、脑干内创伤性出血,继发性、继发于颅内压升高的脑干创伤性出血
缩写继发性脑干出血、继发性脑干内出血
别名脑干继发性出血、脑干继发性血肿、脑干间接性出血、脑干迟发性出血

我将基于您提供的详细资料和权威医学文献,为"脑干内创伤性出血,继发性(ICD-11 NA07.85)"编写完整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参考值内容:

脑干内创伤性出血,继发性(ICD-11 NA07.85)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影像学确诊
    • 头颅CT平扫显示脑干区高密度出血灶(密度>40-60 HU),伴基底池受压或消失
    • 或MRI T2*/SWI序列明确显示脑干内出血性病灶

必须条件

  1. 明确外伤史

    • 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 外伤与症状出现时间间隔≥6小时(区别于原发性出血)
  2. 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下降≥2分
    • 出现新的脑干损伤体征(瞳孔异常、呼吸节律改变等)

支持条件

  1. 颅内压增高证据

    • 颅内压监测>20mmHg持续≥5分钟
    • 或CT显示基底池消失/中线移位>5mm
  2. 继发性出血机制

    • 存在脑疝征象(如小脑幕切迹疝)
    • 凝血功能异常(INR>1.5或血小板<100×10⁹/L)
    • 血压剧烈波动(收缩压变化>40mmHg/小时)
  3. 临床表现阈值

    • 满足≥2项核心体征(瞳孔异常+生命体征紊乱+交叉性瘫痪)
    •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GCS从13-15分降至≤8分)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生理功能监测]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急诊头颅CT] B --> B2[MRI(T2*/SWI/DWI)] B --> B3[CT血管造影(CTA)]

C --> C1[持续颅内压监测] C --> C2[脑电图(EEG)] C --> C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D --> D1[凝血功能] D --> D2[血常规] D --> D3[血气分析]

判断逻辑

  1. 头颅CT

    • 首选检查,出血灶呈高密度(敏感性>95%)
    • 基底池消失提示脑干受压(特异性98%)
    • 动态复查间隔≤6小时(监测血肿扩大)
  2. MRI序列选择

    • T2*/SWI:检测微小出血灶(敏感性较CT高15%)
    • DWI:鉴别继发性缺血灶(ADC值降低提示缺血)
    • 脑干层面薄扫(1-2mm层厚)
  3. 颅内压监测

    • 20mmHg:启动降颅压治疗

    • 波形分析(B波频发提示代偿失调)
  4. 神经电生理

    • BAEP波V消失提示中脑-桥脑交界损伤
    • EEG爆发-抑制模式预示不良预后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INR>1.5:增加再出血风险(需紧急逆转)
    • D-二聚体>5mg/L:提示创伤性凝血病
    • 纤维蛋白原<1.5g/L:需补充冷沉淀
  2. 血常规

    • 血小板<100×10⁹/L:出血量增加30%风险
    • Hb<70g/L:需输血维持脑氧供
  3. 血气分析

    • PaCO₂<30mmHg:过度通气加重脑缺血
    • 乳酸>4mmol/L:提示脑干灌注不足
  4. 脑脊液检查(慎重):

    • 开放压力>300mmH₂O:需脑室引流
    • 黄变症(出血后12小时出现)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外伤后迟发性神经恶化+影像学确认脑干出血
  • 检查策略:急诊CT→持续ICP监测→凝血功能动态评估
  • 关键指标:GCS变化速率、瞳孔反应、凝血参数
  • 预警征象:双瞳针尖样缩小、呼吸节律突变、INR快速上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继发性脑干出血诊疗专家共识(2023)
[2] AANS/CNS《重型颅脑损伤管理指南》(2024版)
[3]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脑出血监测标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