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腕或手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wrist or hand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3:49
编码NC56.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wrist or hand level、位于腕或手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
缩写WHD-VI、腕或手水平血管损伤
别名腕或手部血管损害、腕及手部血管创伤、腕手血管外伤、腕手部血管断裂、腕手部位血管破裂

位于腕或手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管影像学直接证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血管断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或血栓形成。
      • 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血管壁连续性中断或血流中断。
    • 手术探查证实:术中直视下发现血管撕裂、栓塞或吻合口渗血。
  2.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开放性伤口伴活动性出血(动脉性出血呈喷射状)。
      • 闭合性损伤出现"5P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感觉异常(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
    • 高危因素
      • 明确外伤史(锐器切割、挤压伤或医源性操作)。
      • 从事高风险职业(建筑、机械操作)或接触性运动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明确外伤史 + 至少2项典型临床表现(如活动性出血+无脉)
      • 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消失或显著减弱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急诊筛查层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速评估血流)
    │ └─X线平片(排除骨折/异物)
    ├─确诊层
    │ ├─DSA(金标准)
    │ ├─CTA(急诊首选)
    │ └─MRA(肾功能不全者适用)
    └─术后评估层
    ├─超声随访(监测血流恢复)
    └─热成像(评估微循环)

  2. 判断逻辑

    • 超声
      • 动脉损伤:收缩期峰值流速下降>50%或血流信号消失
      • 静脉损伤:反向血流或管腔塌陷
    • CTA
      • 直接征象:血管截断征、对比剂外渗
      • 间接征象:软组织血肿压迫血管
    • DSA
      • 动态观察血流中断部位,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500 μg/L):提示急性血栓形成可能
    • 纤维蛋白原降低(<2 g/L):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 血常规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每24小时>2 g/dL):提示活动性出血
    • 白细胞升高(>12×10^9/L):警惕感染性并发症
  3. 血气分析

    • 代谢性酸中毒(pH<7.35,BE<-3):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 乳酸升高(>2 mmol/L):反映缺血严重程度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影像学证实血管连续性破坏是金标准,结合外伤史与典型临床表现
  • 检查策略
    • 急诊首选超声+CTA组合(敏感性92%)
    • 术前必须DSA明确损伤范围(尤其动静脉瘘病例)
  • 实验室价值
    • 凝血指标指导抗凝治疗时机
    • 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评估组织存活可能

参考文献
1.《手外科学》(王澍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肢体动脉损伤诊疗指南》
    3.《中华创伤杂志》血管损伤专家共识(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