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腕或手水平的尺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ulnar artery at wrist or hand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8 16:03:25
编码NC56.0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ulnar artery at wrist or hand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腕或手水平的尺动脉损伤
缩写尺动脉损伤-腕或手水平、腕或手水平尺动脉伤
别名尺动脉创伤-腕或手水平、腕或手水平尺动脉外伤、腕或手水平尺动脉损害、腕或手水平尺动脉破裂、腕或手水平尺动脉断裂

其他特指的位于腕或手水平的尺动脉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CT血管造影(CTA):显示尺动脉管壁不连续、造影剂外渗或血栓形成。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血管断裂、夹层或周围血肿压迫。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创伤史:明确的外伤事件(如锐器切割、钝器撞击、医源性操作)。
    • 典型症状与体征
      • 腕/手部活动性出血或渗血(开放性损伤)。
      • 局部肿胀、瘀斑伴剧烈压痛。
      • 远端手指苍白、皮温降低或感觉异常(提示缺血)。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多普勒超声异常
      • 血流信号中断、流速显著降低(狭窄>50%)或反向血流(敏感性85%)。
    • 实验室炎症指标升高
      • 白细胞计数>10×10⁹/L,C反应蛋白(CRP)>10 mg/L(开放性损伤伴感染风险)。
    • 神经损伤证据
      • 尺神经支配区(小指、环指半侧)感觉减退或肌力下降(合并神经损伤时)。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 辅助检查项目 │
    └───────────────┘

    ├── 一级检查(初步评估)
    │ ├─ 多普勒超声(血流评估)
    │ └─ X线(排除骨折)

    └── 二级检查(确诊与定位)
    ├─ CTA(血管结构高清成像)
    └─ MRA(软组织及血管联合评估)

  2. 判断逻辑

    • 多普勒超声
      • 阳性标准:血流信号消失提示完全闭塞,流速<15 cm/s提示严重狭窄。
      • 作用:快速筛查血流异常,指导是否需要进一步CTA检查。
    • CTA/MRA
      • CTA优势:清晰显示造影剂外渗(活动性出血)、管壁撕裂(敏感性95%)。
      • MRA优势:评估血管周围血肿范围及神经压迫(无辐射风险)。
    • X线检查
      • 判断要点:发现腕骨骨折或异物残留(如玻璃碎片),需与血管损伤关联分析。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提示开放性损伤继发感染或组织坏死。
    • 血小板减少(<150×10⁹/L):需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风险。
  2. 炎症标志物

    • CRP升高(>10 mg/L):反映急性炎症反应,持续升高提示感染可能。
    • 血沉(ESR)增快(>20 mm/h):非特异性炎症指标,需结合临床判断。
  3.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尤其见于血管内膜损伤后。
    • PT/APTT延长: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持续性出血。
  4. 血气分析

    • 血氧饱和度降低(SaO₂<95%):远端缺血严重时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pH<7.35)。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CTA/MRA直接显示血管损伤,结合明确创伤史及缺血体征。
  • 检查策略:先超声筛查血流异常,再通过CTA/MRA明确损伤类型(撕裂/血栓)。
  • 实验室意义:白细胞/CRP监测感染风险,凝血指标评估出血与血栓平衡。

参考文献

  • ICD-11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 《血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 美国手外科协会(ASSH)腕部血管损伤诊疗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