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或手其他部位的穿刺伤,伴异物Puncture wound with foreign bod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
编码NC52.12
关键词
索引词Puncture wound with foreign body of other parts of wrist or hand、腕或手其他部位的穿刺伤,伴异物
缩写腕手穿刺伤伴异物
别名手腕穿刺伤带杂物、手部穿刺伤带残留物、腕手刺伤带异物、手腕扎伤带杂物、手背穿刺伤带异物、腕部穿刺伤带异物
(NC52.12)腕或手其他部位的穿刺伤,伴异物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剧烈疼痛:
- 受伤瞬间即感剧烈疼痛,随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减轻(若异物未及时清除或继发感染,疼痛可再次加重)。疼痛程度取决于损伤深度、异物性质及炎症反应。
- 常见(70%-90%)。
-
出血:
- 根据伤口大小及位置不同,出血量各异。小伤口可能仅见微量渗血,而大伤口(如损伤血管)则可能导致显著失血。
- 常见(60%-80%)。
-
功能受限:
- 若损伤涉及肌腱、关节或神经,可直接影响手指或手腕活动能力。
- 较常见(40%-60%)。
-
感觉异常:
- 当神经受累时,可能出现麻木、刺痛或触觉减退。
- 较常见(30%-50%)。
-
局部肿胀与淤青:
- 由于异物刺激、周围软组织损伤及血液积聚所引起。
- 常见(60%-80%)。
其他可能症状
-
全身性症状:
- 若并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或乏力等全身反应。
- 较少见(10%-20%)。
-
慢性症状:
- 若异物未完全清除,可能出现伤口迁延不愈、反复红肿或分泌物增多。
- 罕见(5%-1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伤口特征:
- 皮肤穿透性损伤,创口形态与异物形状相关,可能伴有污染或组织嵌顿。
- 常见(80%-90%)。
-
红斑与肿胀:
- 局部红肿加剧,触痛明显,提示炎症反应。
- 常见(70%-80%)。
-
功能障碍:
- 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如肌腱断裂时手指无法屈伸)。
- 较常见(40%-60%)。
-
感觉异常:
- 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退或过敏(需通过两点辨别觉、针刺觉等检查明确)。
- 较常见(30%-50%)。
-
异物存在:
-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CT)可明确异物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常见(70%-90%)。
非典型体征
-
感染迹象:
- 伤口周围红肿热痛加重,可见脓性分泌物或淋巴管炎(红线征)。
- 较少见(10%-20%)。
-
慢性炎症:
- 长期异物刺激可导致肉芽肿形成或窦道生成。
- 罕见(5%-1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可检测金属、玻璃等不透X线异物,但对木质等透X线异物敏感度低(检出率:约80%-90%)。
- 超声检查:对浅表非金属异物(如木刺、塑料)敏感度高,可实时评估异物与周围组织关系(检出率:约70%-80%)。
- CT扫描:对深部异物、微小异物或复杂解剖部位异物定位更精确(检出率:约90%-95%)。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时可见升高(阳性率:约60%-80%)。
- 细菌培养:需同时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阳性率:约50%-70%)。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急诊医学》中“手部创伤”章节
- UpToDate临床指南:Penetrating hand injuries and retained foreign bo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