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牙齿或牙齿支撑结构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teeth or supporting structures
编码NA0D.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teeth or supporting structures、其他特指的牙齿或牙齿支撑结构的损伤
缩写NA0D-Y
别名特殊牙齿损伤、非典型牙损、特指牙周损伤、特定牙齿或牙周损伤
其他特指的牙齿或牙齿支撑结构的损伤(NA0D.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三维影像学确诊:锥形束CT(CBCT)或显微CT显示以下任一特征:
- 牙本质扩散性低密度影(与龋损模式不符)
- 牙周膜间隙定向排列紊乱伴局限性骨硬化带
- 非典型冠根联合折裂(虹膜状裂纹系统)
- 三维影像学确诊:锥形束CT(CBCT)或显微CT显示以下任一特征:
-
必须条件
- 符合以下任一项临床表现:
- 透射光下可见釉质层状分离现象
- 特定咬合位点出现瞬时弹性形变异常(咬合纸非对称印记)
- 冷刺激痛阈≤15℃(标准化冷测仪检测)
- 符合以下任一项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
- 生物力学异常(满足两项):
- 咬合力传感器检测显示局部应力集中(>120 MPa)
- 下颌运动轨迹分析显示前导丧失特征
- 特殊病史(符合任一项):
- 6个月内颌面部振动工具使用史(每日≥2小时)
- 特定工业化学品暴露史(如氯气衍生物)
- 牙科激光治疗参数超标记录(能量密度>50 J/cm²)
- 生物力学异常(满足两项):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影像学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生物力学分析] A --> E[特殊检测]
B --> B1[锥形束CT] B --> B2[显微CT] B --> B3[数字X线片]
C --> C1[冷热敏感度测试] C --> C2[牙髓电活力测试] C --> C3[下颌运动轨迹记录]
D --> D1[咬合力分布图] D --> D2[牙齿应变分析] D --> D3[有限元应力建模]
E --> E1[激光散斑成像] E --> E2[超声导波检测] E --> E3[拉曼光谱分析]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CBCT发现牙本质扩散性低密度影时,需排除龋齿和牙内吸收(鉴别点:无软化牙本质、无膨大髓腔)
- 显微CT显示虹膜状裂纹时,需测量裂纹深度与髓腔距离(>2mm可保守观察,≤2mm需干预)
- 功能评估:
- 冷刺激痛阈≤15℃且电活力测试正常,提示非炎症性Aδ纤维敏化
- 下颌运动轨迹异常伴咬合印记偏移>1mm,提示生物力学代偿机制
- 生物力学分析:
- 咬合力>120 MPa区域与CBCT低密度影位置一致时,确诊应力集中性损伤
- 有限元模型显示Von Mises应力峰值区与临床症状区重合度>80%具有诊断价值
三、实验室参考值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釉质显微硬度 | 300-600 HV | <250 HV提示矿化异常 | 评估脱矿风险,建议再矿化治疗 |
牙本质小管密度 | 18,000-42,000/mm² | >50,000提示小管熔融闭合 | 排查医源性热损伤史 |
牙周膜胶原排列指数 | 0.75-0.85 | <0.7提示纤维定向紊乱 | 结合咬合分析调整咬合 |
应力诱导荧光强度 | 200-400 RFU | >500 RFU提示微裂纹扩展 | 立即终止创伤性咬合 |
唾液缓冲容量 | pH 6.2-7.4 | <6.0加速化学蚀损 | 开具碱性含漱液 |
四、诊断流程
- 初筛:冷测异常+咬合印记偏移 → 进行CBCT扫描
- 确诊:CBCT显示特征性影像 + 生物力学分析吻合 → 诊断成立
- 分型:根据显微CT和拉曼光谱结果分为:
- Ⅰ型(应力性微损伤)
- Ⅱ型(化学性蚀损)
- Ⅲ型(振动性疲劳损伤)
参考文献:
- 《ICD-11口腔疾病临床应用指南(2023修订版)》
- 《口腔生物力学诊断技术专家共识(2024)》
- 《牙体微损伤检测国际标准(ISO 207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