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静脉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vein at forearm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9 02:10:18
编码NC35.2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vein at forearm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静脉的损伤
缩写前臂静脉损伤、前臂水平静脉伤
别名前臂静脉血管伤、前臂浅静脉损伤、前臂深静脉损伤

其他特指的位于前臂水平静脉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显示静脉壁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渗或静脉离断征象。
    • 手术探查直视:术中确认静脉壁全层断裂、穿孔或血栓形成伴管壁损伤。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明确外伤史:锐器切割、挤压撞击或医源性操作(静脉穿刺/手术)后出现症状。
    • 典型临床表现
      • 损伤部位持续性暗红色出血(开放性损伤)。
      • 沿静脉走行条索状青紫瘀斑伴进行性肿胀。
      • 远端肢体轻度发绀或张力性水肿(静脉回流障碍)。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超声显示静脉壁连续性中断或血栓形成(敏感度>90%)。
      • CTA/MRA提示静脉管腔不规则或对比剂外溢。
    • 神经压迫体征
      • 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或运动障碍(提示血肿压迫)。
    • 凝血功能异常
      • D-二聚体>0.5 m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体格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视诊:皮肤青紫瘀斑] B --> B2[触诊:血肿、压痛] B --> B3[神经功能评估]

C --> C1[超声多普勒] C --> C2[CTA/MRA] C --> C3[DSA]

D --> D1[凝血功能] D --> D2[血常规] D --> D3[炎症标志物]

判断逻辑

  1. 超声多普勒

    • 异常表现:静脉壁不连续、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栓回声。
    • 解读:首选筛查手段,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深部静脉损伤。
  2. CTA/MRA

    • 异常表现:静脉管腔截断、造影剂外渗或侧支静脉扩张。
    • 解读:适用于超声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评估合并动脉损伤。
  3. DSA

    • 异常表现:静脉期造影剂外溢或静脉显影中断。
    • 解读:金标准检查,用于术前精确评估损伤位置和范围。
  4.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 m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需抗凝干预。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值范围 异常意义
D-二聚体 <0.5 mg/L >0.5 mg/L:提示静脉血栓形成,需结合影像学确认损伤部位血栓风险
血小板计数 150-400×10⁹/L <100×10⁹/L:警惕活动性出血;>450×10⁹/L:增加血栓风险
纤维蛋白原 2.0-4.0 g/L <1.5 g/L: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5.0 g/L:高凝状态
C反应蛋白(CRP) <10 mg/L >50 mg/L:提示合并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需排查化脓性静脉炎
血红蛋白 男性130-175 g/L
女性120-155 g/L
下降>2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干预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D-二聚体升高+影像学阴性:动态监测,48小时内复查影像。
  • 血小板减少伴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剂,纠正凝血因子缺乏。
  • CRP显著升高:加做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抗葡萄球菌抗生素。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DSA或手术探查直接观察静脉损伤。
  • 关键体征:进行性肿胀+沿静脉走行瘀斑+神经压迫症状。
  • 检查策略:超声初筛 → CTA/MRA补充评估 → DSA确诊。
  • 实验室重点: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警惕血栓形成与活动性出血。

参考文献

  • 《急性静脉损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四肢血管损伤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 《创伤性静脉损伤管理指南》(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