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肱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brachial artery
编码NC15.1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rachial artery、其他特指的肱动脉损伤
缩写肱动脉损伤
别名肱动脉创伤、肱动脉受损、上臂动脉损伤、臂动脉损伤
其他特指的肱动脉损伤(NC15.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血管造影阳性:
- 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显示肱动脉损伤特征(血管中断、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形成)。
- 手术探查确认:
- 术中直视下发现肱动脉撕裂、断裂或血栓性闭塞,伴血管壁完整性破坏。
- 血管造影阳性: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三联征:
- 桡/尺动脉搏动消失(Allen试验阳性)
- 进行性肢体肿胀伴张力性血肿
- 远端肢体缺血体征(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 神经损伤证据:
- 桡神经损伤致垂腕畸形(腕关节背伸不能)
- 正中神经损伤致猿手畸形(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 典型三联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手术证据,需同时满足:
- 明确外伤史(钝性暴力/锐器伤/医源性操作)
- 典型三联征中≥2项
- 多普勒超声示肱动脉血流中断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1(体格检查)
A --> B2(脉搏触诊)
A --> B3(神经功能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C --> C1(多普勒超声)
C --> C2(X线平片)
C --> C3(CTA)
C --> C4(DSA)
C --> C5(MRA)
A --> D[实验室筛查]
D --> D1(血常规)
D --> D2(凝血功能)
判断逻辑
-
多普勒超声:
- 阳性标准:肱动脉血流速度<40 cm/s或血流中断
- 作用:初筛首选,敏感性80%-90%,阴性预测值>95%
- 局限:肥胖/血肿干扰时准确性下降
-
CTA:
- 诊断依据:
- 直接征象:血管截断、造影剂外溢
- 间接征象:血管周围血肿>5mm
- 优势:敏感性95%,可同步评估骨折/软组织损伤
- 诊断依据:
-
DSA(金标准):
- 指征:CTA不确定或计划介入治疗
- 特征表现:
- 假性动脉瘤:造影剂滞留的囊状突出
- 动静脉瘘:静脉早期显影
-
神经功能检查:
- 阳性关联:
- 垂腕畸形→桡神经损伤(肱骨中段损伤)
- 猿手畸形→正中神经损伤(肱骨远端损伤)
- 阳性关联: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g/L,女性<120g/L):
- 意义:提示活动性出血,每下降10g/L≈失血500ml
- 处理:紧急输血准备+出血控制
- 血红蛋白下降(男性<130g/L,女性<120g/L):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升高(>0.5mg/L):
- 意义:血管内膜损伤后继发血栓形成风险
- 处理:抗凝治疗评估
- INR延长(>1.5):
- 意义:凝血功能障碍,增加术中出血风险
- 处理:维生素K/FFP纠正
- D-二聚体升高(>0.5mg/L):
-
肌酸激酶(CK):
- 显著升高(>1000U/L):
- 意义:肌肉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先兆)
- 处理:紧急筋膜切开术评估
- 显著升高(>1000U/L):
-
血气分析:
- 乳酸升高(>2mmol/L):
- 意义:组织灌注不足
- 处理:血管再通时间窗<6小时
- 乳酸升高(>2mmol/L):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血管造影(CTA/DSA)或手术直视证据。
- 检查路径:体格检查→超声初筛→CTA确诊→DSA介入治疗准备。
- 实验室预警:
- Hb下降警示活动性出血
- CK/乳酸升高提示缺血性损伤进展
- 时效性:从损伤到血运重建需<6小时以避免不可逆坏死。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损伤诊疗规范
- 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血管损伤管理指南》
- 《急诊医学》动脉损伤章节(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