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腹主动脉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abdominal aorta
编码NB90.0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abdominal aorta、其他特指的腹主动脉损伤、腹主动脉夹层血肿、腹主动脉贯通伤、腹主动脉穿孔伤、腹主动脉穿刺伤
缩写腹主动脉伤、AAA-Injury、Abdominal-Aortic-Injury
别名腹主动脉受损、腹主动脉外伤、腹部主血管损伤、腹部主动脉外伤、腹主动脉断裂
其他特指的腹主动脉损伤(NB90.0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增强CT血管成像(CTA)显示:
▪ 对比剂外渗(活动性出血的直接征象)
▪ 内膜片影(夹层损伤特征)
▪ 假性动脉瘤形成(创伤性血管壁缺损) - 术中直视发现腹主动脉全层破裂或穿透性损伤
- 增强CT血管成像(CTA)显示:
必须条件
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创伤后循环不稳定:
-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
- 需要输血≥4单位红细胞悬液/24小时
- 影像学阳性发现:
- CTA显示腹主动脉管壁连续性中断
- 腹膜后血肿厚度>2cm且与主动脉解剖位置一致
支持条件
满足任意两项可增强诊断可信度:
- 血红蛋白动态监测:
- 6小时内下降≥2g/dL(提示活动性出血)
- 代谢指标异常:
- 动脉乳酸>4mmol/L(组织低灌注阈值)
- 碱剩余<-6mmol/L(代谢性酸中毒标志)
- D-二聚体水平:
-
5000μg/L(敏感度82%,特异度68%)
-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紧急评估
│ ├─ 床旁超声(FAST)
│ └─ 生命体征监测
├─ 实验室筛查
│ ├─ 血常规+凝血功能
│ └─ 血气分析+乳酸
└─ 影像学确诊
├─ 增强CTA(首选)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备选)
二级检查
├─ 术中探查(开放/腔内)
└─ 病理活检(疑似医源性损伤)
判断逻辑
- 床旁超声(FAST):
- 阳性(腹腔游离液体):需立即启动创伤流程,但无法区分出血来源
- 阴性:不能排除腹膜后损伤,需结合临床
- 增强CTA:
- 扫描延迟时间设定为25-30秒(动脉期)
- 诊断要点:
▪ 对比剂外渗范围>2cm需急诊干预
▪ 假腔形成伴内膜片摆动提示夹层进展
- DSA检查:
- 适应证:CTA结果不明确或拟行腔内治疗
- 优势:可实时评估出血速度(>1ml/min可检出)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红蛋白 | 男性13-17g/dL | <10g/dL提示失血>30%,每小时下降>0.5g/dL需警惕持续性出血 |
女性12-15g/dL | ||
乳酸 | 0.5-1.6mmol/L | >4mmol/L提示组织低灌注,>8mmol/L与90%死亡率相关 |
凝血酶原时间(PT) | 11-13秒 | >16秒需警惕创伤性凝血病,需补充凝血因子 |
D-二聚体 | <500μg/L | >5000μg/L对血管损伤阳性预测值达92%,但需排除静脉血栓 |
纤维蛋白原 | 200-400mg/dL | <150mg/dL提示消耗性凝血障碍,需冷沉淀输注 |
四、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创伤后休克患者立即行FAST检查+乳酸检测
- 快速分流:乳酸>4mmol/L且血红蛋白<10g/dL→优先安排CTA
- 确诊评估:CTA显示主动脉损伤直接征象→启动多学科创伤团队
- 动态监测:每2小时复查血红蛋白+乳酸,评估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 2023版《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急诊救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 EAST Practic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Blunt Aortic Injury (2022)
- 《血管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腹主动脉损伤章节
- UpToDate临床顾问"Abdominal vascular injury in adults"(2024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