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前臂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forearm level
编码NC35.Y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blood vessels at forearm level、位于前臂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
缩写QFV、前臂血管伤
别名前臂特定血管伤害、前臂水平血管损伤、前臂部位血管受损、前臂特定血管创伤
(NC35.Y)位于前臂水平其他特指血管的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直接可视化证据:
- 手术探查明确发现前臂非桡/尺动脉的特定血管(如骨间动脉、掌侧动脉弓分支)结构断裂或血栓形成。
- 血管造影(DSA/CTA)显示靶血管连续性中断、造影剂外渗或管腔闭塞。
- 直接可视化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前臂创伤史 + 活动性出血(非桡/尺动脉区域) + 远端循环障碍(手指苍白/毛细血管充盈>3秒)。
- 体征特征:
- 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血流信号消失或湍流。
- 局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假性动脉瘤特征)。
- 典型症状组合:
-
排除标准:
- 排除桡动脉、尺动脉主干损伤(Allen试验阴性)。
- 排除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凝血四项正常)。
二、辅助检查决策树
一级检查
├── 床旁超声(首选)
│ ├── 阳性:血管壁不连续/血栓 → 确诊
│ └── 阴性 → 进入二级检查
│
├──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 ├── >3秒 → 提示循环障碍
│ └── ≤2秒 → 需动态观察
│
二级检查
├── CTA(金标准)
│ ├── 明确损伤血管解剖定位
│ └── 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 ├── 适用于造影剂过敏者
│ └── 评估伴发神经损伤
│
三级检查
└── 术中DSA
├── 复杂损伤需实时血流评估
└── 介入治疗同步实施
三、实验室诊断关键指标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D-二聚体 | <0.5 mg/L | >5 mg/L提示急性血栓形成 |
血小板计数 | 125-350×10⁹/L | <80×10⁹/L需警惕凝血功能障碍 |
凝血酶原时间(PT) | 11-13秒 | 延长提示抗凝治疗需求 |
肌酸激酶(CK) | 男:38-174 U/L 女:26-140 U/L |
>500 U/L提示肌肉缺血损伤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急诊评估:10分钟内完成ABCs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止血带应用
- 影像学选择:
- 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先CTA(敏感性98%)
- 不稳定患者:床旁超声(特异性85%)+ 紧急手术探查
- 实验室预警:
- CK-MB/TnI阴性可排除心肌损伤相关症状
- 纤维蛋白原<1.5 g/L提示需输血准备
参考文献:
《中国血管外科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JVS-Vascular Science》创伤性血管损伤专刊(2023)
《中华手外科杂志》前臂血管损伤处理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