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其他特指部位的挤压伤Other specified Crushing injury of forearm
编码NC37.Y
关键词
索引词Crushing injury of forearm、前臂其他特指部位的挤压伤、前臂挤压伤后遗症、前臂挤压伤的晚期效应
缩写QZB-JYZS
别名前臂-其它-特指-位置-压伤、前臂-特定-部位-挤压-伤害、前臂-非典型-部位-挤压-损伤、前臂-其他-指定-区域-压伤、前臂-特指-位置-挤压-伤
前臂其他特指部位的挤压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创伤史明确:
- 有明确外力压迫史(如机器夹压、重物砸伤、交通事故等),作用部位在前臂非关节区域(尺骨/桡骨体部等)。
- 影像学阳性证据:
- X线/CT显示前臂特定部位骨折(尺骨/桡骨骨折)或骨膜反应。
- MRI显示肌肉/筋膜连续性中断或血肿形成(T2高信号)。
- 创伤史明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核心症状组合(需满足至少2项):
- 局部持续性剧痛(VAS评分≥7)
- 进行性肿胀(患侧周径比对侧增加≥2 cm)
- 前臂功能障碍(握力下降≥50%或关节活动度丧失≥30%)
- 典型体征(需满足至少1项):
- 皮肤青紫/发绀伴皮温降低
- 触诊硬结或骨擦感
- 感觉异常(针刺觉/轻触觉减退)
- 核心症状组合(需满足至少2项):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至少1项核心症状组合。
- 高度疑似:无影像学证据时,需同时满足:
- 明确创伤史 + 2项核心症状 + 1项典型体征 + 肌红蛋白>500 μg/L。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X线平片] B --> B2[CT扫描] B --> B3[MRI] C --> C1[血常规] C --> C2[肌酶谱] C --> C3[电解质] D --> D1[肌力测试] D --> D2[感觉神经传导]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首选筛查骨折,发现骨皮质不连续即可支持诊断。
- 局限性:对软组织损伤敏感度低(<30%)。
- CT扫描:
- 三维重建识别隐匿性骨折(如桡骨螺旋骨折),阳性率>90%。
- 血肿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影(40-80 HU)。
- MRI:
- T2压脂序列:肌肉水肿呈高信号,筋膜断裂可见"黑线征"。
- 金标准:诊断软组织损伤(敏感度98%,特异度95%)。
- 肌力测试:
- 握力计量化评估(患侧/健侧比值<0.5提示重度损伤)。
- 神经传导:
-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50%提示神经挤压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肌红蛋白(Mb):
- >500 μg/L:提示横纹肌溶解,需紧急水化+碱化尿液(急性肾损伤风险↑)。
- 动态监测:24h内持续升高需警惕筋膜室综合征。
-
肌酸激酶(CK):
- >1000 U/L:肌肉广泛损伤标志,每6h复查直至峰值下降。
- >5000 U/L:需行血液净化干预。
-
电解质紊乱:
- 高钾血症(K+>5.5 mmol/L):肌细胞破坏导致,可诱发心搏骤停。
- 低钙血症(Ca2+<2.1 mmol/L):钙离子沉积于损伤组织,需静脉补钙。
-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 + 中性粒>85%:提示继发感染(开放伤风险更高)。
- 血红蛋白<90 g/L:需排查活动性出血或骨筋膜室缺血。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创伤史+影像学骨折/软组织损伤证据。
- 关键辅助:MRI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肌酶谱监测横纹肌溶解风险。
- 危急预警:肌红蛋白>500 μg/L或高钾血症需紧急干预。
参考文献:
- 《创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挤压伤诊疗规范
- WHO《肌肉骨骼损伤管理指南》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创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