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肩或臂(除外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Other specified Burn of shoulder or arm, except wrist or hand,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编码ND94.2Y
关键词
索引词Burn of shoulder or arm, except wrist or hand,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其他特指的肩或臂(除外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
缩写深层部分皮层烧伤、深二度烧伤
别名肩部深层烧伤、上臂深层烧伤、肩和臂深层烧伤、深二度皮肤烧伤
其他特指的肩或臂(除外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显示表皮全层坏死,真皮网状层部分损伤,残留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可见,但未累及皮下组织。
-
必须条件(临床确诊核心):
- 明确烧伤史:热力、化学、电接触或辐射损伤史(需记录致伤源及暴露时间)。
- 创面特征:
- 基底呈苍白色/蜡白色伴散在红色斑点(血栓化毛细血管)。
- 水泡缺失或极少(因表皮全层坏死)。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2秒(提示真皮深层血管损伤)。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 疼痛特征: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痛觉迟钝但未消失(因部分神经末梢破坏)。
- 渗出量:中等渗出(较浅二度烧伤减少),创面湿润度降低。
- 愈合时间:3-6周未愈(区别于浅二度烧伤的2-3周)。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辅助检查体系
├─ 创面评估
│ ├─ 创面颜色与质地(蜡白基底+红斑点 → 深二度)
│ ├─ 毛细血管再充盈试验(>2秒 → 真皮深层损伤)
│ └─ 水泡状态(缺失/极少 → 表皮全层坏死)
├─ 功能评估
│ ├─ 关节活动度测试(肩外展<90°提示功能障碍)
│ └─ 肌力分级(徒手肌力测试)
├─ 影像学
│ ├─ 超声(评估深部组织损伤深度)
│ └─ X线(排除骨折/异物)
└─ 并发症筛查
├─ 创面分泌物培养(感染监测)
└─ 血清炎症标志物(CRP/ESR)
- 判断逻辑:
- 创面颜色:蜡白色基底+红斑点 = 真皮网状层损伤(特异性>85%)。
- 超声检查:
- 真皮层增厚伴结构紊乱 → 支持深二度烧伤。
- 皮下组织完整 → 排除三度烧伤。
- 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展受限提示烧伤累及功能区域,需早期康复干预。
- 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指导抗生素选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10×10⁹/L):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需结合创面情况考虑抗生素治疗。
- 中性粒细胞比例>75%:警示细菌感染风险。
-
炎症标志物:
- CRP >10 mg/L:反映组织损伤程度,持续升高提示愈合延迟或感染。
- ESR >20 mm/h:非特异性炎症指标,需联合CRP解读。
-
创面分泌物培养:
- 阳性结果:明确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指导靶向抗生素使用。
- 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取样误差率约15%),需重复检测。
-
血清白蛋白:
- <30 g/L:预示营养缺乏,需高蛋白支持以促进创面愈合。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烧伤史 + 创面特征(蜡白基底/毛细血管再充盈延迟) → 金标准(活检)。
- 鉴别重点:
- vs 浅二度烧伤:水泡丰富、创面鲜红、痛觉敏锐。
- vs 三度烧伤:创面皮革样、无痛觉、皮下组织暴露。
- 并发症预警:白细胞/CRP持续升高 → 感染风险;关节活动受限 → 挛缩风险。
参考文献:
- 美国烧伤协会(ABA)《烧伤临床实践指南》
- 《临床烧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临床应用指南》
-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深度烧伤诊断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