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下背或骨盆的撕裂,伴异物Laceration with foreign body of abdomen, lower back or pelvis
编码NB51.1
关键词
索引词Laceration with foreign body of abdomen, lower back or pelvis、腹部、下背或骨盆的撕裂,伴异物、腹部、下背或骨盆的皮肤撕裂,伴异物、腹壁撕裂伤伴异物、阴茎撕裂伤伴异物、阴囊或睾丸撕裂伤伴异物、阴道或外阴撕裂伤伴异物、肛门撕裂伤伴异物、臀部撕裂伤伴异物
同义词skin tear with foreign body of abdomen, lower back or pelvis
缩写腹部撕裂-伴异物、下背撕裂-伴异物、骨盆撕裂-伴异物
别名腹部撕裂伤-伴异物、腰部撕裂伤-伴异物、骨盆区撕裂-伴异物、腹部-腰部-或-骨盆-撕裂-伴异物残留
腹部、下背或骨盆的撕裂,伴异物 (ICD-11编码:NB51.1) 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史与体征:明确的外伤史,伴有开放性伤口,且伤口内可见或可触及异物。
- 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扫描显示异物残留。
-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剧烈疼痛,尤其是在移动或触碰时加剧。
- 出血现象,根据撕裂程度不同,出血量可能不同。
- 功能障碍,如果损伤涉及到关节附近或重要神经血管束,可能会影响到相关肢体的功能。
- 非典型症状:
- 全身伴随症状,如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 感染症状,如体温升高、寒战发热等。
- 尿道或直肠损伤的症状,如尿道口出血、会阴部肿胀、排尿困难、血便等。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明确影像学证据,需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异常意义:用于初步评估骨折情况及金属异物的位置。对于玻璃或其他非金属异物,X线可能无法检测到。
- CT扫描:
- 异常意义:详细评估异物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尤其是对于深部异物或复杂创伤。
- 超声检查:
- 异常意义:有助于评估软组织损伤和异物位置,尤其是对于浅表异物。
- X线检查:
-
临床鉴别检查:
- 关节功能评估:
- 异常意义:评估受伤部位的活动范围,判断是否有功能障碍。
- 神经系统检查:
- 异常意义:评估神经损伤情况,如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等。
- 关节功能评估:
-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创伤发生的时间、地点、机制及异物来源,增强诊断指向性。
- 暴露史追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病原学检查:
- 细菌培养阳性:
- 异常意义:对于怀疑感染的患者,可进行伤口分泌物或血液的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类型并指导抗生素治疗。
- PCR检测:
- 异常意义:快速检测特定病原体的DNA,适用于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 细菌培养阳性: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
- 异常意义:提示细菌性感染或严重炎症反应。
- 血沉(ESR)升高:
- 异常意义: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 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50 mg/L):
-
血常规:
-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异常意义:提示细菌感染可能。
-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 异常意义:提示失血或贫血。
-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便常规: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异常意义:提示侵袭性肠炎,需与其他病原体感染鉴别。
- 白细胞或红细胞阳性:
-
尿常规:
- 红细胞或白细胞阳性:
- 异常意义:提示泌尿系统损伤或感染。
- 红细胞或白细胞阳性:
-
生化检查:
- 电解质紊乱:
- 异常意义:提示脱水或电解质失衡,需及时纠正。
- 肝肾功能异常:
- 异常意义:提示多器官功能受损,需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 电解质紊乱: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明确的外伤史、开放性伤口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异物残留。
- 辅助检查以影像学(X线、CT、超声)为主,结合临床评估(关节功能、神经系统检查)。
- 实验室异常意义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细菌培养、PCR检测)和炎症标志物(如CRP、ESR)。
权威依据:《2021重庆卫生事业单位临床知识》、《2022天津医疗卫生临床考点》等医学教育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