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Focal non-haemorrhagic contusion of cerebellum
编码NA07.44
关键词
索引词Focal non-haemorrhagic contusion of cerebellum、小脑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局灶性小脑挫伤
同义词Focal cerebellar contusion
别名小脑局部挫伤、非出血性小脑挫伤、小脑局部非出血性损伤
小脑局灶性非出血性挫伤(NA07.44)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MRI(T2加权成像或DWI序列)显示小脑局部高信号区域,无出血征象(如无T1低信号区伴含铁血黄素沉积)。
- CT显示小脑局部低密度灶(需排除钙化或陈旧性损伤)。
- 影像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病史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共济失调(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步态不稳(发生率70%-90%)。
- 枕部或全脑性头痛(发生率80%-90%),伴恶心/呕吐(发生率60%-80%)。
- 明确外伤史:
- 头部撞击史(交通事故、跌落等),损伤机制符合后颅窝受力特征。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共济失调+头痛)。
- 排除其他疾病(如出血性挫伤、小脑肿瘤、多发性硬化)。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MRI(金标准):
- T2/FLAIR序列:小脑局部高信号(水肿或细胞毒性损伤)。
- DWI序列:急性期显示弥散受限(高信号,ADC值降低)。
- SWI序列:排除微量出血(特异性100%)。
- CT(筛查首选):
- 小脑低密度灶,敏感性约60%-70%(水肿显著时易检出)。
- MRI(金标准):
-
神经功能评估:
- 平衡功能测试:Romberg试验阳性(闭眼后倾倒)。
- 协调运动测试:轮替动作障碍(如快速旋前旋后试验)。
-
鉴别诊断检查:
- 脑脊液分析(仅用于排除感染/出血):
- 开放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25 cmH2O),细胞计数及蛋白正常。
- 脑脊液分析(仅用于排除感染/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常规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正常:排除感染性病因(如脑炎)。
- CRP轻度升高(<10 mg/L):提示局部炎症反应,无特异性。
-
影像学定量指标:
- ADC值降低(<800×10⁻⁶ mm²/s):提示细胞毒性水肿(急性期特征)。
- 脑室指数异常(第四脑室受压变形):提示占位效应,需监测颅内压。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提示脑干继发性损伤(发生率<5%)。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于MRI特征性表现(非出血性局灶损伤),结合外伤史及典型神经功能障碍。
- 辅助检查以多模态MRI为核心,辅以神经功能评估(共济失调量化分析)。
-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性诊断,重点关注影像动态变化(如水肿范围扩大提示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 WHO《创伤性颅脑损伤管理指南》(2023版)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小脑损伤诊疗共识(2024年)
-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