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Burn of wrist or hand,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编码ND95.2
关键词
索引词Burn of wrist or hand,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腕和手深二度烧伤
同义词Burn of wrist and hand, deep second degree
缩写深二度腕/手烧伤
别名手腕深二度烧伤、手掌深二度烧伤、腕部深二度烧伤、手部深二度烧伤、腕或手深二度烧伤
腕或手深层部分皮层烧伤(ND95.2)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
持续性灼痛或刺痛:
- 由于真皮深层神经末梢受损,表现为持续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常见,约80%-90%)。
- 疼痛程度较浅层烧伤轻,但持续时间更长(与坏死组织刺激有关)。
-
触觉敏感度下降:
- 对轻触或温度变化的感知减弱(常见,约70%-85%)。
- 部分患者可能主诉“麻木感”(较少见,约20%-30%)。
-
功能障碍性主诉:
- 腕关节屈伸受限或手指抓握无力(高发,约60%-80%)。
- 水肿引起的关节僵硬感(急性期约9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
创面特征:
- 红白相间斑驳外观:白色基底中散布红色斑点(特异性体征,约85%-95%)。
- 小水疱或无水疱:水疱直径通常小于2cm,疱液浑浊(常见,约50%-70%)。
- 皮革样硬度:触诊时创面质地坚韧(深部真皮损伤标志,约80%)。
-
循环障碍表现: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约60%-75%)。
- 远端指端发绀(严重肿胀时约30%-40%)。
-
感染征象:
- 创周红肿扩展、脓性分泌物(未规范处理时发生率约15%-25%)。
- 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化脓性感染时约10%-15%)。
影像学特征
-
超声评估:
- 真皮层回声增强伴分层结构破坏(敏感度约80%-90%)。
- 深筋膜完整性评估(排除深部组织损伤)。
-
红外热成像:
- 损伤区域与正常皮肤温差>1.5℃(特异性约70%-85%)。
实验室特征
-
炎症指标:
- CRP升高(>10mg/L,合并感染时约40%-60%)。
- 白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感染时>15×10⁹/L)。
-
创面微生物培养:
-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约35%-50%)。
- 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延迟处理病例(约15%-25%)。
病程特征
- 愈合时间:21-28天(无感染情况下),瘢痕形成率约40%-60%
- 并发症风险:关节挛缩(15%-25%)、慢性疼痛(10%-20%)
参考文献:
- 《烧伤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深二度烧伤诊断标准
- J Burn Care Res 2022;43(1):12-19(烧伤深度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中华烧伤杂志. 2021;37(6):521-527(腕手部烧伤的影像学评估共识)
注:临床表现可能因致伤因素(热液/化学/电击)存在差异,化学烧伤常伴进行性深层损伤,需动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