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回归热Unspecified Relapsing fever
编码1C1J.Z
关键词
索引词Relapsing fever、未特指的回归热、回归热、回归热 NOS、诺维地方性回归热、诺维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缩写未特指回归热、不明确回归热
别名不明原因回归热、非特指性回归热、Unspecified-Relapsing-Fever、Relapsing-Fever-NOS
未特指的回归热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发热期外周血涂片(吉姆萨或瑞氏染色)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回归热螺旋体(检出率70-80%)。
- PCR检测回归热螺旋体特异性基因(如glpQ基因)阳性(检出率60-70%)。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临床特征):
- 周期性高热:体温≥39℃,反复发作≥2次(发作期2-9天,间歇期7-10天)。
- 全身中毒症状:剧烈头痛、腓肠肌痛、乏力。
- 客观体征:肝脾肿大(触诊或影像学证实)或出血倾向(瘀点/瘀斑)。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3周有疫区(非洲、南美等虱传区;北美、亚洲蜱传区)暴露史。
- 接触体虱/软蜱或卫生恶劣环境(贫民窟、难民营)。
- 实验室证据:
- 血小板减少(<100×10⁹/L)或肝功能异常(ALT/AST >2倍上限)。
-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需排除莱姆病交叉反应)。
- 影像学支持:
- 腹部超声/CT显示肝脾肿大(肝长径>15cm,脾长径>12cm)。
- 流行病学史:
-
诊断阈值:
- 确诊:满足金标准任意一项。
- 临床诊断:无病原学证据时,需同时满足:
- 必须条件(周期性高热+任意1项核心症状+任意1项体征)。
- ≥2项支持条件(含流行病学史)。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常规实验室] A --> E[影像学检查] B --> B1[血涂片镜检] B --> B2[PCR检测] C --> C1[特异性IgM/IgG] D --> D1[血常规] D --> D2[肝功能] D --> D3[凝血功能] E --> E1[腹部超声] E --> E2[腹部CT] -
判断逻辑:
- 血涂片镜检:
- 时机:发热高峰期采血(螺旋体血症峰值)。
- 阳性:直接确诊(螺旋体形态:长10-30μm,螺旋疏松)。
- 阴性处理:重复3次采血(间隔2-4小时),仍阴性则转PCR。
- PCR检测:
- 优势:敏感度高,尤其涂片阴性/早期病例。
- 靶基因:glpQ(回归热特异性基因),避免与莱姆病交叉。
- 血清学检测:
- 意义: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发病7天后出现),IgG阳性需双份血清(恢复期滴度4倍升高)。
- 局限:与其他螺旋体病交叉反应(梅毒/莱姆病),需结合临床。
- 腹部超声:
- 阳性标准:肝长径>15cm,脾长径>12cm,门静脉流速正常(排除肝硬化)。
- 鉴别:脾肿大+正常阑尾可排除阑尾炎。
- 血涂片镜检: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值 | 临床意义 |
---|---|---|---|
血小板计数 | 150-400×10⁹/L | <100×10⁹/L | 提示出血风险/DIC,需紧急输血小板(重症预警指标)。 |
ALT/AST | 0-40 U/L | >80 U/L | 肝细胞损伤(螺旋体内毒素效应),监测肝衰竭。 |
总胆红素 | 3.4-20.5 μmol/L | >34.2 μmol/L | 溶血或肝损伤性黄疸,结合珠蛋白<0.25g/L支持溶血。 |
CRP | 0-5 mg/L | >50 mg/L | 全身炎症反应强度标志,>100 mg/L提示重症或并发症(心肌炎/DIC)。 |
D-二聚体 | 0-0.5 mg/L | >1.0 mg/L | 凝血激活,DIC高风险(需查PT/APTT/FDP)。 |
血涂片螺旋体 | 阴性 | 阳性 | 确诊依据,需立即启动抗生素治疗。 |
抗回归热IgM | 阴性(或滴度<1:80) | ≥1:160 | 支持急性感染,但需排除假阳性(疫区暴露者特异性>90%)。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原学检测(血涂片/PCR)为金标准,周期性高热+肝脾肿大为关键临床线索。
- 检查优先级:
- 发热期血涂片(快速确诊)→ 2. PCR(涂片阴性时)→ 3. 血清学+影像学(辅助支持)。
- 重症预警:血小板<50×10⁹/L、胆红素>85.5 μmol/L、D-二聚体>5 mg/L提示需ICU监护。
参考文献:
- WHO《回归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
- CDC. Relapsing Fever Surveillance Protocol (2024)
- 《热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螺旋体病诊疗共识(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