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脓肿,部位未特指Unspecified Infectious absces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8:26
编码1D03.Z

关键词

索引词Infectious absces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脓肿,部位未特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脓肿、CNS脓肿NOS
缩写CNS-脓肿-NOS、CNS-abscess-NOS
别名脑脓肿、脊髓脓肿、椎管内脓肿、颅内脓肿、中枢神经脓肿、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病变、脑部脓肿、脊柱脓肿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脓肿(1D0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1. 病原学证据
    • 脓肿穿刺物或手术切除标本中培养出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念珠菌等)。
    • 分子检测(PCR或宏基因组测序)检出病原体特异性基因序列(如细菌16S rRNA基因、真菌ITS区)。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1. 影像学特征
    • CT/MRI显示局灶性占位病变,伴环形强化及周围水肿带。
    • DWI序列显示脓肿核心弥散受限(ADC值降低)。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 发热(体温≥38℃)+ 头痛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
    • 癫痫发作或意识障碍(GCS评分≤14分)。
  2. 实验室异常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9/L,CRP≥50 mg/L。
    • 脑脊液(谨慎采集)压力>200 mmH₂O,白细胞≥10×10^6/L(以多核或淋巴细胞为主)。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脓肿辅助检查 │
├───────────────┬───────────────┤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
│ ├─ CT平扫+增强 │ ├─ 全血细胞计数+CRP/ESR │
│ ├─ MRI(T1/T2/DWI) │ ├─ 血培养 │
│ └─ DSA(疑血管源性) │ ├─ 脑脊液分析(慎用) │
│ │ └─ 病原分子检测 │
├───────────────┼───────────────┤
病原学检查其他评估
│ ├─ 脓肿穿刺物培养 │ ├─ 免疫功能评估 │
│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 感染源筛查(如耳鼻喉│
│ └─ 宏基因组测序 │ 科检查、心脏超声) │
└───────────────┴───────────────┘

判断逻辑

  1. MRI增强扫描
    • 环形强化:脓肿壁因新生血管形成呈均匀强化,中心坏死区无强化(敏感性95%)。
    • DWI高信号:脓液粘稠导致弥散受限,与肿瘤坏死灶鉴别(特异性90%)。
  2. 脑脊液分析
    • 仅适用于无占位效应者,白细胞升高但糖/氯化物正常,可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3. 血培养
    • 阳性率约20%-40%,若阳性提示血源性播散,需排查心内膜炎等原发感染灶。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白细胞计数 4-10×10^9/L ≥12×10^9/L提示细菌感染;免疫抑制患者可能不升高。
CRP <10 mg/L ≥50 mg/L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或脓肿形成,动态监测可评估治疗反应。
脑脊液白细胞 0-5×10^6/L(单核为主) ≥10×10^6/L伴多核细胞为主提示化脓性感染;淋巴细胞为主需警惕结核或真菌感染。
脑脊液蛋白 0.15-0.45 g/L ≥1 g/L提示血脑屏障破坏,见于脓肿或脑膜炎。
血清降钙素原 <0.1 ng/mL ≥0.5 ng/mL提示细菌感染,可用于指导抗生素使用。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环形强化病灶 + 病原学证据。
  • 鉴别重点:需排除脑肿瘤(增强不均匀)、结核瘤(无弥散受限)及寄生虫囊肿(钙化常见)。
  • 治疗监测:CRP和影像学体积变化是评估疗效的关键指标,每2周复查MRI增强。

参考文献

  • WHO《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指南》(2023)
  • 《神经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IDSA《细菌性脑脓肿管理共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