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Other specified Systemic or invasive candidosis
编码1F23.3Y
关键词
索引词Systemic or invasive candidosis、其他特指的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心内膜炎、念珠菌性瓣膜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非细菌性血栓形成性心内膜炎、念珠菌瓣膜性心内膜炎、慢性念珠菌心内膜炎、endocardial involvement in candidal infection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缩写其他特指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非典型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少见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
别名心脏念珠菌感染、真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型
其他特指的全身性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活检组织标本(如肝、脾、心瓣膜)经特殊染色(PAS/GMS)证实存在侵袭性念珠菌菌丝或假菌丝。
- 组织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属真菌(如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
- 无菌部位培养阳性:
- ≥2次不同时间点的血培养分离出念珠菌;
- 脑脊液、心包液或关节液等无菌体液培养阳性。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高危宿主因素:
- 中性粒细胞减少(<500/μL)持续>7天;
- 实体器官/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0.3mg/kg/d泼尼松等效量>3周)。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CT/MRI显示肝脾多发"牛眼征"低密度灶(直径5-15mm);
- 经食道超声(TEE)发现心瓣膜赘生物(>10mm)。
- 血清学标志物阳性:
- β-D-葡聚糖连续2次>80pg/mL;
- 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指数>0.5。
- 高危宿主因素: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组织/无菌部位证据,需同时满足:
- 1项高危宿主因素 + 1项典型影像学表现 + 1项血清学标志物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微生物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组织病理学检查]
B --> B1[血培养(含裂解离心技术)] B --> B2[无菌体液培养] B --> B3[组织培养]
C --> C1[β-D-葡聚糖检测] C --> C2[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 C --> C3[抗甘露聚糖抗体]
D --> D1[胸部/腹部CT] D --> D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 D --> D3[颅脑MRI]
E --> E1[活检组织PAS/GMS染色] E --> E2[组织真菌PCR]
判断逻辑:
- 微生物学检查:
- 血培养阳性是诊断金标准,但敏感度仅50%;需采用含裂解离心技术的培养瓶提高检出率。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
- 血清学检查:
- β-D-葡聚糖>80pg/mL提示真菌感染(敏感度75%),但需排除假阳性(如血液透析、输注球蛋白);甘露聚糖抗原对非白色念珠菌特异性更高。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CT"牛眼征"是肝脾念珠菌病的特征表现(阳性预测值>90%);TEE对≤3mm赘生物的检出率比经胸超声高3倍。
- 组织病理学:
- PAS染色显示紫色菌丝可确诊组织侵袭,需与曲霉鉴别(念珠菌假菌丝有分隔、分支呈锐角)。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微生物学指标:
- 血培养阳性:确诊血流感染,光滑念珠菌阳性提示唑类耐药风险。
- 无菌体液培养阳性:脑脊液阳性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紧急抗真菌治疗。
-
血清学标志物:
- β-D-葡聚糖持续升高(>200pg/mL):提示感染未控制或深部器官播散,需评估抗真菌方案。
- 甘露聚糖抗原阳性:对克柔/光滑念珠菌特异性>95%,指导选择棘白菌素类药物。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mg/L且降钙素原<0.5ng/mL:提示真菌性脓毒症,需与细菌感染鉴别。
- 乳酸脱氢酶>500U/L:提示肝脾或造血系统受累。
-
器官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3倍ULN:高度提示肝脾念珠菌病;
- 肌酐进行性升高:警惕念珠菌性肾盂肾炎或两性霉素B肾毒性。
四、总结
-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无菌部位培养证据,血清学与影像学作为重要支持;
- 治疗监测重点:β-D-葡聚糖动态变化反映治疗应答,影像学随访评估病灶吸收;
- 耐药预警: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尤其光滑/克柔)需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ESCMID《侵袭性念珠菌病诊疗指南》(2020)
- IDSA《真菌病治疗指南》(2016)
-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感染病学原理与实践》(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