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Other specified Certain staphylococcal or streptococcal diseases
编码1B5Y
关键词
索引词Certain staphylococcal or streptococcal diseases、其他特指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产杀白细胞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归类在他处的皮肤感染、产PVL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归类在他处的皮肤感染、急性链球菌心包炎、链球菌心包炎、葡萄球菌性心包炎
缩写OTSSD
别名指定型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病、特殊类型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感染性病原体
XN3NM 链球菌属
XN6KJ牛链球菌XN4PA海豚链球菌XN0TY兽疫链球菌XN0FR星座链球菌XN5BP轻型链球菌XN8BJE族链球菌XN5DB鼠链球菌XN0XM龋齿链球菌XN4B2口腔链球菌XN5KCD族链球菌XN0KC无乳链球菌XN18T副血链球菌XN6BBF族链球菌XN67P中链球菌XN3L7犬链球菌XN8UN停乳链球菌XN6LPA族链球菌XN84NG族链球菌XN2RH变异链球菌XN1V3α-溶血性链球菌XN9FP血链球菌XN625马肠链球菌XN39R咽峡炎链球菌XN4LM嗜热链球菌XN1AFβ-溶血性链球菌XN1TV乳房链球菌XN3BQ唾液链球菌XN0Z2前庭链球菌XN7YG酿脓链球菌XN518C族链球菌XN6KE假肺炎链球菌XN9LA草绿色链球菌XN3PW肺炎链球菌XN40YH族链球菌XN5SE猪链球菌XN2NSγ-溶血性链球菌XN58W栖口腔链球菌XN2M1B族链球菌XN9ZG 葡萄球菌属
XN4C9沃氏葡萄球菌XN09P雷氏葡萄球菌XN6BM金黄色葡萄球菌XN6FH佩氏葡萄球菌XN2GD溶血性葡萄球菌XN4N7路邓葡萄球菌XN95B科氏葡萄球菌XN0PR耳葡萄球菌XN4B5产杀白细胞素金黄色葡萄球菌XN0H1头葡萄球菌XN567人葡萄球菌XN99G山羊葡萄球菌XN9LM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XN7TQ木糖葡萄球菌XN8WC巴氏葡萄球菌XN7RE模仿葡萄球菌XN2HN松鼠葡萄球菌XN9X8施氏葡萄球菌XN8KJ表皮葡萄球菌关联情况
检出耐药微生物
MG50.03耐多粘菌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5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A1耐氟喹诺酮的志贺菌MG50.10耐氟喹诺酮的弯曲杆菌MG50.70耐青霉素的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B0耐氟喹诺酮的弧菌MG50.61耐大环内酯的淋球菌MG50.C0其他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属MG50.54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检出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0.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G51.01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0.21耐氟喹诺酮的大肠埃希菌MG53.0耐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G50.C1其他第三代耐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MG50.A耐药志贺菌MG50.AY其他耐药志贺菌MG50.AZ未特指的耐药志贺菌MG51.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Y其他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1.0Z未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G50.23耐四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4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MG50.51耐氟喹诺酮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6耐青霉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A0耐碳青霉烯的志贺菌MG51.02青霉素酶稳定的耐β内酰胺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0.91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沙门氏菌MG50.5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1.0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G50.8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Y其他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0.8Z未特指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G55检出耐药寄生虫MG55.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5.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寄生虫MG50.5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G50.5Y其他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5Z未特指的耐药克雷伯菌MG50.30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MG50.9耐药沙门氏菌MG50.9Y耐其他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0.9Z耐未特指抗生素的沙门氏菌MG51检出耐药革兰氏阳性菌MG51.Y检出其他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1.Z检出未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MG52.01耐药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G5Y检出其他耐药微生物MG5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微生物MG50.90耐氟喹诺酮的沙门氏菌MG50.62耐氨基环醇的淋球菌MG50.1耐药弯曲杆菌MG50.1Y其他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0.1Z未特指的耐药弯曲杆菌MG52.02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G53检出耐药病毒MG53.Y检出其他特指的耐药病毒MG53.Z检出未特指的耐药病毒MG51.2耐药肠球菌MG51.2Y其他耐药肠球菌MG51.2Z未特指的耐药肠球菌MG51.2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G50.40耐克拉霉素的幽门螺杆菌MG50.C其他耐抗生素肠杆菌MG50.CY其他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CZ未特指的耐药肠杆菌MG50.8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G51.11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肺炎链球菌MG50.60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淋球菌MG50.5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胺嘧啶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7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Y其他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7Z未特指的耐药脑膜炎奈瑟氏菌MG50.92耐碳青霉烯的沙门氏菌MG50.64耐氨基糖甙类的淋球菌MG50.6耐药淋球菌MG50.6Y其他耐药淋球菌MG50.6Z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MG50.3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Y其他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3Z未特指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MG50.55耐多粘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1.1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G51.1Y其他耐药肺炎链球菌MG51.1Z未特指的耐药肺炎链球菌MG50.25耐多粘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0.20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大肠埃希菌MG5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Y其他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Z未特指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G50.01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02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MG52检出耐药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Y检出其他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2.Z检出未特指的非革兰氏阴性非革兰氏阳性菌MG50.A3耐大环类脂类的志贺菌MG50.81耐多粘菌素类铜绿假单胞菌MG56检出耐多药微生物MG51.1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MG50.A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志贺菌MG52.0耐药分枝杆菌MG52.0Y其他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2.0Z未特指的耐药分枝杆菌MG50.4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Y其他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0.4Z未特指的耐药幽门螺杆菌MG55.0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MG50.63耐氟喹诺酮的淋球菌MG52.00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G50.B耐药弧菌MG50.BY其他耐药弧菌MG50.BZ未特指的耐药弧菌MG50.2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MG54检出耐药真菌MG51.1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链球菌MG50.2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Y其他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2Z未特指的耐药大肠埃希菌MG50.5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MG50.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MG50.00耐四环素的鲍曼不动杆菌MG50.00感染性心包炎其他特指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其他特指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是指由特定类型的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这些感染未被归类在常见的疾病类型中。这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产杀白细胞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急性链球菌心包炎等。
- 局部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等。
-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 特定疾病:
- 产杀白细胞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这种感染通常表现为严重的皮肤炎症和组织坏死。
- 急性链球菌心包炎:由链球菌引起的心包炎症,可导致胸痛、发热等症状。
二、医学定义
其他特指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是由特定类型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这些细菌通过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来促进其致病性,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具体机制如下:
-
直接机制:
- 外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如肠毒素、表皮剥脱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等,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 酶类:如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帮助细菌侵入组织并破坏宿主防御系统。
-
间接机制:
- 免疫反应:链球菌感染后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如急性风湿热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心脏瓣膜和关节,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 慢性感染:某些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可形成生物膜,抵抗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治疗,导致慢性感染。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
病原体特性:
-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具有强致病性。表皮葡萄球菌通常为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
- 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重要的致病菌,能引起多种感染,包括咽喉炎、皮肤感染和猩红热。
-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通过皮肤伤口、黏膜暴露于含细菌的分泌物或体液。
- 空气飞沫:呼吸道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
- 医院内感染:医疗设备污染、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不良等。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
主要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皮肤伤口、手术切口等。
- 空气飞沫:呼吸系统的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
- 医院内感染:医疗器械污染、手卫生不良等。
-
高危人群:
-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
- 长期住院患者: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
- 频繁接触细菌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
合并感染高发机制:
- 免疫抑制: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易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
- 手术后感染:手术创面未妥善处理或术后护理不当,增加感染风险。
依据来源:正保医学教育网、家庭医生在线、人人文库、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