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咽白喉或扁桃体白喉Other specified Pharyngeal or tonsillar diphtheria
编码1C17.0Y
关键词
索引词Pharyngeal or tonsillar diphtheria、其他特指的咽白喉或扁桃体白喉、扁桃体白喉、白喉性扁桃体炎、咽白喉、白喉性咽炎
缩写OTAT、其他特指咽白喉或扁桃体白喉
别名咽白喉或扁桃体白喉、咽部白喉或扁桃体白喉、咽白喉或扁桃腺白喉
其他特指的咽白喉或扁桃体白喉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病原学确诊:
- 咽拭子或扁桃体假膜标本培养出产毒性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且Elek试验证实毒素产生。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白喉杆菌毒素基因(tox基因)。
- 病原学确诊:
-
必须条件(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假膜形成:咽部或扁桃体表面覆盖灰白色致密假膜,强行剥离后基底出血。
- 流行病学暴露史:未全程接种白喉疫苗(或接种史不明),或发病前7天内接触过白喉患者/携带者。
-
支持条件(符合至少一项):
- 血清学证据:抗白喉毒素抗体(IgG)滴度急性期与恢复期呈4倍以上升高(ELISA法)。
- 并发症证据:
- 心肌损伤:肌钙蛋白I >0.04 ng/mL 或CK-MB >5 ng/mL。
- 神经麻痹:软腭麻痹(饮水呛咳)或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 影像学支持:颈部CT显示咽部软组织肿胀伴假膜影(厚度≥3 mm)。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病原学检测
│ ├─咽拭子Gram染色(快速初筛)
│ ├─亚碲酸钾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金标准)
│ └─PCR检测tox基因(快速确诊)
├─毒素检测
│ └─Elek试验(毒素中和试验)
├─血清学检测
│ └─抗白喉毒素IgG抗体(ELISA/中和试验)
├─影像学检查
│ ├─颈部CT(评估假膜范围及气道狭窄)
│ └─超声心动图(筛查心肌炎)
└─并发症评估
├─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麻痹) -
判断逻辑:
- Gram染色:检出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呈"V"或"L"形排列)提示白喉可能,需进一步培养确认。
- 亚碲酸钾培养基:48小时培养后出现黑色菌落(亚碲酸盐还原特性),结合生化鉴定(尿素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可初步判断。
- Elek试验:出现沉淀线表明菌株产毒,是区分致病株与非致病株的关键。
- 颈部CT:假膜表现为咽部黏膜连续性高密度影(CT值40-60 HU),厚度>3 mm提示重症。
- 抗毒素抗体检测: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阳性,支持新近感染(需排除疫苗接种影响)。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咽拭子培养 | 阴性 | 阳性提示白喉杆菌定植,需结合毒素检测区分致病性 |
Elek试验 | 无沉淀线形成 | 出现沉淀线表明产毒株感染,确诊白喉 |
抗毒素IgG抗体(ELISA) | <0.1 IU/mL(无保护) | ≥0.1 IU/mL提示免疫保护;急性期至恢复期4倍升高提示活动性感染 |
肌钙蛋白I | <0.04 ng/mL | >0.04 ng/mL提示心肌损伤,需警惕白喉性心肌炎(病死率20%-50%) |
白细胞计数 | 4-10×10⁹/L | >15×10⁹/L伴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重症感染 |
尿蛋白定性 | 阴性 | 阳性(+~+++)提示毒素性肾损伤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疑似病例:发热+咽痛+假膜形成,立即隔离并采集咽拭子送检(Gram染色+培养+PCR)。
- 确诊病例:培养阳性且Elek试验阳性,或PCR检出tox基因。
- 并发症筛查:所有病例需监测心电图(每周2次,持续3周)及神经功能评估。
权威依据:
- WHO《白喉病例定义和监测指南》(2021版)
- 美国CDC《白喉诊断与治疗指南》(MMWR 2022)
- 《热病学》(第48版)白喉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