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粟粒性结核Other specified Miliary tuberculosis
编码1B13.Y
关键词
索引词Miliary tuberculosis、其他特指的粟粒性结核、慢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粟粒性肺TB[结核]、慢性粟粒性肺TBC[结核]、慢性结核性多浆膜炎、慢性多部位结核
缩写粟粒性结核
别名miliary-tuberculosis
其他特指的粟粒性结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血液、骨髓或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MTB)。
-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Xpert MTB/RIF)检出MTB特异性核酸。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胸部CT显示双侧弥漫性1-3mm粟粒样结节(≥80%肺野受累)。
- 腹部CT/超声显示肝脾多发低密度结节(直径≤5mm)。
- 持续全身中毒症状:
- 发热(≥38℃持续2周)+ 体重减轻(>10%基础体重)+ 夜间盗汗。
- 典型影像学表现: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
- HIV感染(CD4+<200/μL)、器官移植、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
- 病理学证据:
- 组织活检显示干酪样肉芽肿伴抗酸染色阳性(非必需但具确诊价值)。
- 血清学与免疫学: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 + 结核菌素试验(TST)≥15mm。
- 高危因素: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微生物学检查]
A --> D[血液与免疫学检查]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胸部高分辨率CT) B --> B2(腹部增强CT) B --> B3(头颅MRI)
C --> C1(血/骨髓培养) C --> C2(痰/体液抗酸染色) C --> C3(Xpert MTB/RIF检测)
D --> D1(γ-干扰素释放试验) D --> D2(结核菌素试验) D --> D3(CRP/ESR检测)
E --> E1(淋巴结/肝穿刺活检) E --> E2(骨髓活检)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优先:粟粒结节呈"三均匀"特征(大小/分布/密度均匀),需与转移瘤、真菌感染鉴别。
- 腹部CT/MRI:肝脾结节>5个时特异性达85%,需排除淋巴瘤。
- 头颅MRI:脑膜强化提示结核性脑膜炎(需腰穿验证)。
-
微生物学检查:
- 培养金标准: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60%-70%),但需4-8周。
- Xpert MTB/RIF:2小时出结果,敏感度60%-80%(替代涂片首选)。
-
免疫学检查:
- IGRA+TST联合:免疫抑制患者IGRA假阴性率高,需结合TST。
- CRP>50mg/L+ESR>50mm/h:提示活动性炎症,但非结核特异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培养MTB阳性 | 任何阳性结果 | 确诊播散性结核,提示菌血症 | 立即启动四联抗结核治疗 |
Xpert MTB/RIF | 检测到MTB DNA | 早期诊断依据,利福平耐药检测 | 耐药时调整方案(如用贝达喹啉) |
IGRA | 阳性(≥0.35 IU/mL) | 提示结核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潜伏 | 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 |
CRP | >50 mg/L | 反映炎症活动程度,治疗中下降缓慢提示疗效不佳 | 每2周监测,评估治疗反应 |
ESR | >50 mm/h | 疾病活动标志,>100mm/h提示重症 | 治疗4周后下降不足30%需警惕耐药 |
血红蛋白 | <100 g/L | 慢性病性贫血(铁利用障碍) | 补充EPO无效,需控制感染 |
CD4+计数 | <200/μL(HIV者) | 免疫缺陷导致播散高风险 | 需ART治疗+强化抗结核方案 |
四、总结
- 确诊核心:影像学(粟粒结节)+ 病原学(培养/PCR)证据。
- 检查优先级:
- 快速诊断:Xpert MTB/RIF + 胸部CT
- 病原确认:骨髓/血培养
- 评估并发症:腰穿(疑似脑膜炎)、腹部影像(肝脾受累)
- 关键警示:免疫抑制患者避免依赖TST/IGRA,需直接病原检测。
参考文献:
- WHO《结核病诊疗指南》(2023版)
- ATS/CDC/IDSA《结核病诊断标准》(2017)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粟粒性结核诊疗共识(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