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内阿米巴属肠道感染Other specified Intestinal infections due to Entamoeba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0:50
编码1A36.0Y

关键词

索引词Intestinal infections due to Entamoeba、其他特指的内阿米巴属肠道感染、慢性阿米巴病、慢性阿米巴非消化性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阿米巴小肠炎、阿米巴性肠溃疡、阿米巴性溃疡NOS、慢性肠道阿米巴病、慢性肠道阿米巴病,未提及脓肿、慢性小肠阿米巴病、慢性阿米巴非痢疾性肠炎、阿米巴非痢疾性结肠炎、阿米巴病非痢疾性结肠炎、非痢疾性阿米巴腹泻
缩写其他特指内阿米巴属肠道感染、其他特指内阿米巴肠道感染、其他特指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别名其他特定内阿米巴病、其他特定内阿米巴肠道感染、其他指定内阿米巴病、其他指定内阿米巴肠道感染、其他特殊内阿米巴病、其他特殊内阿米巴肠道感染

其他特指的内阿米巴属肠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标本中发现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含吞噬的红细胞)或包囊(需与迪斯帕内阿米巴鉴别)。
      • 结肠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滋养体(典型烧瓶状溃疡边缘组织)。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PCR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特异性基因(如18S rRNA基因或表面抗原基因)。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慢性间歇性腹泻(黏液血便呈"果酱样")伴里急后重(高,70%-90%)。
      • 右下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高,70%-90%)。
      • 体重下降>5%伴乏力(中,40%-60%)。
    • 影像学/内镜特征
      • 结肠镜见烧瓶状溃疡(高,80%-90%)。
      • CT显示肠壁节段性增厚(>4mm)或阿米巴瘤形成(中,40%-60%)。
    • 流行病学史
      • 疫区旅行史(流行区包括印度、墨西哥等)或卫生条件暴露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慢性腹泻+腹痛+体重减轻)。
      • 血清学抗体滴度≥1:256(ELISA法)或4倍升高。
      • 影像学/内镜特征性改变。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内镜检查] A --> E[影像学检查] A --> F[血液检查] B --> B1(粪便镜检) B --> B2(粪便培养) B --> B3(粪便抗原检测) B --> B4(PCR检测) C --> C1(ELISA) C --> C2(IHA) C --> C3(IFA) D --> D1(结肠镜+活检) E --> E1(腹部超声) E --> E2(腹部CT/MRI) F --> F1(血常规) F --> F2(CRP/ESR)

  2. 判断逻辑

    • 粪便镜检
      • 阳性判断:发现含红细胞滋养体(活动性感染)或四核包囊(携带状态)。
      • 局限性:敏感性仅30%-50%,需连续3天送检。
    • 结肠镜检查
      • 关键发现:烧瓶状溃疡(直径0.5-2cm,边缘隆起,基底坏死)。
      • 活检逻辑:取自溃疡边缘(滋养体富集区),HE染色查滋养体。
    • 血清学检测
      • ELISA阳性:提示侵袭性感染(敏感性>90%),但无法区分现症/既往感染。
      • 滴度动态监测: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倍可确诊活动性感染。
    • 影像学检查
      • CT价值:肠壁增厚(回盲部为主)需排除克罗恩病;肝脓肿呈"牛眼征"。
    • 项目关联性
      • 粪便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 → 结肠镜+血清学联合检测。
      • 肝脓肿疑似 → 超声引导穿刺(脓液检出滋养体确诊率>9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镜检阳性:直接确诊活动性感染,需立即抗阿米巴治疗。
    • PCR阳性:特异性>99%,可区分溶组织/迪斯帕内阿米巴,指导精准治疗。
  2. 血清学检查

    • ELISA/IHA高滴度(≥1:256):
      • 提示侵袭性感染,即使粪便阴性也需治疗。
      • 肝脓肿患者阳性率>95%。
  3.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肠黏膜广泛侵袭或并发肝脓肿。
    • ESR>40 mm/h:持续升高需排查肠外播散。
  4. 血常规

    • 血红蛋白<110 g/L: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需补铁治疗。
    • 白细胞>10×10⁹/L: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或脓肿形成。
  5. 肝功能(疑似肝脓肿时):

    • ALP显著升高:较ALT/AST更敏感(肝脓肿特征)。
    • 白蛋白<35 g/L:反映慢性消耗,需营养支持。

四、总结

  • 诊断核心:病原学证据(镜检/PCR)为金标准,慢性症状+血清学/影像学支持辅助诊断。
  • 关键鉴别:慢性病例需与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肠结核鉴别(依赖活检和PCR)。
  • 治疗提示:甲硝唑+肠腔杀虫剂(巴龙霉素)联合治疗侵袭性感染,肝脓肿需引流。

参考文献

  • WHO《阿米巴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
  • 《热带病学》(Manson's Tropical Diseases, 24th ed.)
  • CDC《寄生虫病诊断标准》(2024)
  •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12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