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Unspecified Nonorgan specific systemic autoimmune disorders
编码4A4Z
关键词
索引词Nonorgan specific systemic autoimmune disorders、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胶原(代谢)障碍NOS、自身免疫性疾病 NOS、自身免疫缺陷 NOS、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 NOS、NOSSAD[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胶原血管病、系统性血管病、自身免疫病NOS、NOSSAD[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患]、胶原病NOS [possible translation]、胶原血管病NOS [possible translation]、胶原血管病NOS、胶原病NOS
缩写NSAD、NOSSAD
别名未特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系统性胶原病
未特指的非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多系统受累证据:至少涉及2个及以上器官系统(如皮肤、关节、肾脏、肺)的炎症或功能障碍。
- 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滴度≥1:80(间接免疫荧光法),且排除其他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抗dsDNA抗体阴性、抗Sm抗体阴性)。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h 或 C反应蛋白(CRP)≥10 mg/L。
- 免疫调节异常证据:
- 补体C3或C4水平降低(C3<90 mg/dL,C4<10 mg/dL)。
- 血清中检测到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Ro/SSA抗体)。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排除标准:
- 不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ICC标准)、类风湿关节炎(ACR/EULAR标准)或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诊断。
- 无明确感染、肿瘤或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现象。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核心检查项目 │
├─────────────┬──────────────┤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病理检查 │
│ - 自身抗体谱 │ - 胸部HRCT │
│ - 补体C3/C4 │ - 心脏超声 │
│ - ESR/CRP │ - 关节MRI │
│ - 血常规 │ - 皮肤/肾活检 │
└─────────────┴──────────────┘ -
判断逻辑:
- 自身抗体谱:ANA阳性为筛查基础,若合并抗磷脂抗体阳性需评估血栓风险。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HRCT:间质性肺病表现为网格影或磨玻璃影,提示肺受累。
- 关节MRI:非侵蚀性滑膜炎有助于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
- 病理活检:
- 皮肤活检显示界面性皮炎或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支持炎症性病变。
- 肾活检见系膜增生性肾炎,但无狼疮性肾炎特征性改变(如满堂亮)。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
抗核抗体(ANA) | 阴性(<1:80) | 滴度≥1:80提示自身免疫病,但需排除感染、肿瘤等继发因素。 |
补体C3 | 90-180 mg/dL | <90 mg/dL提示补体消耗,见于活动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狼疮、血管炎)。 |
补体C4 | 10-40 mg/dL | <10 mg/dL提示经典补体途径激活,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估。 |
ESR | 男<15 mm/h,女<20 mm/h | ≥30 mm/h提示慢性炎症或感染,非特异性但可监测疾病活动度。 |
CRP | <10 mg/L | ≥10 mg/L提示急性炎症反应,需与感染鉴别。 |
类风湿因子(RF) | <20 IU/mL | 阳性(≥20 IU/mL)可见于本疾病,但需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和冷球蛋白血症。 |
血常规 | 白细胞4-10×10⁹/L | 白细胞减少(<4×10⁹/L)或血小板减少(<150×10⁹/L)提示血液系统受累。 |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多系统受累和ANA阳性为基础,排除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后确诊。
- 辅助检查重点:影像学(评估器官损伤)和病理活检(明确炎症性质)为关键补充。
- 实验室解读:补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ESR/CRP用于动态监测,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诊疗指南(2022)》
- 《风湿病学(第10版)》
-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21)
- 《自身免疫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