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neutrophil function

更新时间:2025-06-19 02:27:41
编码4B0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neutrophil function、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缩写Neutrophil-Function-Abnormality、NFA
别名不明原因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中性白细胞机能障碍、中性粒细胞功能紊乱

未特指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异常
      • 通过标准化功能试验证实≥2项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趋化、吞噬、杀菌功能)。
      • 需排除已知遗传性疾病(如CGD、白细胞黏附缺陷)及继发性因素(药物、自身免疫病等)。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反复感染史
      • 1年内≥3次需住院治疗的细菌/真菌感染(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或深部器官)。
      • 感染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曲霉菌等中性粒细胞依赖性病原体为主。
    • 排除其他免疫缺陷
      •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无HIV感染证据。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发热(>38.5℃)伴感染灶(60%-90%)。
      • 乏力、体重下降(>5%基础体重)持续>1个月(50%-70%)。
    • 炎症标志物异常
      • CRP持续>20 mg/L或ESR>40 mm/h(60%-80%)。
    • 骨髓象正常
      • 中性粒细胞形态、数量无异常(需骨髓穿刺证实)。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筛查] A --> C[功能检测] A --> D[排除性检查] B --> B1[血常规+涂片] B --> B2[CRP/ESR] B --> B3[感染病原体培养] C --> C1[趋化功能试验] C --> C2[吞噬功能试验] C --> C3[杀菌功能试验] C --> C4[氧化爆发试验] D --> D1[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D --> D2[免疫球蛋白定量] D --> D3[HIV/自身抗体检测] D --> D4[基因测序]

判断逻辑

  1. 初步筛查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但反复感染→提示功能异常。
    • CRP/ESR升高且无明确感染灶→需功能检测。
  2. 功能检测
    • 趋化功能试验(Boyden小室法):迁移指数<60%正常值→趋化缺陷。
    • 吞噬功能试验(荧光标记细菌):吞噬率<70%→吞噬障碍。
    • NBT还原试验:阳性率<70%→氧化代谢缺陷。
  3. 排除性检查
    • 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排除联合免疫缺陷。
    • 基因测序无已知突变→排除遗传性缺陷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功能检测异常

    • 趋化功能降低:提示细胞骨架或趋化因子受体缺陷→感染易扩散。
    • 吞噬/杀菌功能降低:需警惕深部真菌感染→建议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 氧化爆发缺陷(NBT阴性):增加肉芽肿形成风险→需影像学监测。
  2.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活动性感染→需强化抗感染治疗。
    • ESR>60 mm/h:持续升高需排查自身免疫病继发中性粒细胞抑制。
  3. 骨髓检查

    • 粒系增生正常但功能异常→确诊原发性功能缺陷。
  4. 影像学检查

    • 胸部CT见多发结节影: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需活检排除真菌感染。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确诊路径
    • 反复感染 + 功能检测≥2项异常 + 排除继发/遗传因素。
  2. 关键鉴别
    • 遗传性疾病(CGD等)需基因检测;药物/自身免疫病需详细用药史及抗体筛查。
  3. 治疗提示
    • 功能缺陷类型指导预防性抗菌选择(如氧化缺陷者需抗真菌预防)。

参考文献

  •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A Molecular and Genetic Approach》(4th ed.)
  • 《Inborn Errors of Immun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IUIS 2023指南)
  • 《中华血液学杂志》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专家共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