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Unspecified Constitutional disorders of neutrophil function
编码4B01.0Z
关键词
索引词Constitutional disorders of neutrophil function、未特指的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中性粒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
缩写CND、CNFD
未特指的体质性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遗传学检测阳性:
- 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或靶向基因panel检测发现中性粒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如ITGB2、CYBB、MYH9等),且突变类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X连锁遗传模式。
- 遗传学检测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反复感染史:
- 1年内≥3次细菌/真菌感染(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或泌尿系统)。
- 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证据:
- 至少两项功能学检测异常(趋化性、氧化代谢、颗粒释放或黏附功能)。
- 排除继发性因素:
- 无自身免疫病、血液肿瘤、HIV感染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
- 反复感染史: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反复发热(≥38℃)伴感染灶体征(如肺部湿啰音、皮肤脓肿)。
- 肝脾/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或体检证实)。
- 炎症标志物持续升高:
- CRP >10 mg/L 或 ESR >30 mm/h 持续≥1个月。
- 家族史:
- 一级亲属有类似反复感染史(增加遗传性疾病可能性)。
- 典型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初步筛查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CRP/ESR
├─ 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
二级检查:功能学评估
├─ 趋化性检测(Boyden小室法)
├─ 氧化代谢检测(DHR123流式分析)
├─ 颗粒释放检测(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黏附功能检测(CD11b/CD18表达流式)
│
三级检查:病因确诊
├─ 全外显子测序(WES)
├─ 靶向基因panel(涵盖ITGB2、CYBB、NCF1等)
└─ 家系共分离验证
- 判断逻辑:
- 血常规:
- 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但反复感染 → 提示功能缺陷可能。
- 趋化性检测:
- 迁移指数<60%(vs 健康对照)→ 趋化功能受损。
- 氧化代谢检测:
- DHR123荧光强度降低>50% → NADPH氧化酶活性缺陷。
- 基因检测:
- 发现已知致病突变 + 家系共分离 → 确诊遗传性缺陷。
- 血常规: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值 | 异常意义 |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1.8-7.5 ×10⁹/L | 持续正常但反复感染 → 高度提示功能缺陷 |
CRP | <5 mg/L | >10 mg/L → 提示慢性炎症状态;需排查感染灶 |
DHR123荧光强度 | ≥200% (vs 基线) | <100% → 氧化杀菌功能缺陷(类似CGD);需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
CD11b/CD18表达 | MFI ≥80% (流式) | MFI <50% → 黏附功能障碍;警惕皮肤/黏膜感染 |
髓过氧化物酶 | 活性≥100 U/10⁷细胞 | 活性<30 U → 颗粒释放异常;需加强细菌感染监测 |
血清IgG | 7-16 g/L | >18 g/L → 可能伴高免疫球蛋白血症;需评估是否需IVIG替代治疗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筛:反复感染患者查血常规+CRP,若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但CRP持续高 → 进入功能检测。
- 功能定位:通过趋化性/氧化代谢/颗粒释放/黏附检测明确缺陷类型。
- 基因确诊:对功能异常者行WES或靶向测序,发现致病突变可确诊。
- 鉴别重点:必须排除获得性因素(如自身免疫病、药物影响)。
参考文献:
-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Front Immunol, 2020)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 (IUIS)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J Clin Immunol, 2020)
- Neutrophil Functional Disorders: Diagnostic Approach (Blood Rev,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