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阴道炎Unspecified Vaginit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2:59
编码GA02.Z

关键词

索引词Vaginitis、未特指的阴道炎、阴道炎、阴道炎症、阴道炎NOS
缩写WMTZDY、未特指阴道炎
别名Vulvovaginitis-NOS、Vulvovaginitis-unspecified、Vaginitis-unspecified、Vaginitis-NOS

未特指的阴道炎(Nonspecific Vaginitis)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特定病原体感染(如滴虫、念珠菌、加德纳菌等),结合典型临床表现确诊。
  2.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

    • 核心症状组合
      • 外阴瘙痒(≥1周)
      • 白带异常(量增多且质地/颜色改变)
    • 体征阳性
      • 外阴红肿或阴道黏膜充血(视诊确认)
    • 实验室排除证据
      • 阴道分泌物镜检:无滴虫、念珠菌菌丝/孢子、线索细胞<20%(排除细菌性阴道病)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

    • 次要症状
      • 异味(鱼腥味)
      • 排尿灼痛或性交疼痛
    • 实验室指标
      • 阴道pH值>4.5
      • 阴道涂片白细胞>10/HPF(高倍视野)
    • 危险因素
      • 近期使用阴道冲洗剂/刺激性卫生产品
      •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清雌二醇<20 pg/mL)
  4. 阈值标准

    • 确诊需同时满足:
      • 所有必须条件
      • 至少1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采集] A --> C[体格检查] A --> D[基础实验室] B --> B1(症状持续时间/诱因) C --> C1(外阴视诊/阴道镜) D --> D1(pH试纸) D --> D2(湿片镜检) D --> D3(胺试验) D --> D4(革兰染色) D --> D5(细菌/真菌培养) D --> D6(PCR病原体检测) D --> D7(激素水平检测)

  2. 判断逻辑

    • pH试纸
      • 4.5→提示微生态失衡,需结合胺试验

    • 湿片镜检
      • 白细胞增多→支持炎症
      • 无特定病原体→排除滴虫/念珠菌
    • 胺试验
      • 阳性→提示厌氧菌过度生长(但需排除BV)
    • 革兰染色(Nugent评分)
      • 评分4-6分→支持未特指阴道炎(BV需≥7分)
    • 培养/PCR
      • 阴性结果强化排除性诊断
    • 激素检测
      • 雌二醇↓→提示萎缩性阴道炎亚型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阴道pH值 3.8-4.5 >4.5:乳酸杆菌减少,微生态失衡 停用碱性洗剂;益生菌治疗
湿片镜检
- 白细胞 <10/HPF >10/HPF:炎症反应活跃 抗炎治疗(如局部皮质激素)
- 线索细胞 <20% 5-19%:过渡状态,提示菌群失调 监测或经验性抗菌治疗
胺试验 阴性 阳性:胺类代谢物产生,提示厌氧菌过度生长 甲硝唑局部治疗
血清雌二醇 绝经前:30-400 pg/mL <20 pg/mL(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风险 局部雌激素治疗
阴道涂片炎症细胞 淋巴细胞为主 中性粒细胞↑:急性细菌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或刺激性阴道炎 针对性抗感染/抗过敏治疗
病原体培养 阴性 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生长:需结合菌落数(>10⁴ CFU/mL有意义) 靶向抗生素治疗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以排除性诊断为主,需严格排除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滴虫感染。
  • 关键检查
    • pH值+胺试验+镜检构成初筛"三联评估"
    • Nugent评分区分未特指阴道炎与BV
  • 治疗导向
    • pH↑+胺试验+→抗菌治疗
    • 雌二醇↓→雌激素替代
    • 中性粒细胞↑→抗感染

参考文献

  1. CDC《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2025版)》
  2. ACOG《阴道炎临床实践指南(2024)》
  3.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WHO《生殖道感染诊断与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