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泪器疾患Unspecified Disorders of lacrimal apparatus
编码9A1Z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lacrimal apparatus、未特指的泪器疾患、泪器系统疾病
缩写未特指泪器疾患、泪器疾病-NOS、Lacrimal-Apparatus-Disease-NOS
别名泪腺相关未明疾病、泪道未明疾病、泪液分泌系统未明确病症
未特指的泪器疾患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泪道冲洗实验:生理盐水冲洗泪道时出现返流或完全阻塞,明确泪道狭窄/闭锁部位(如泪小管、鼻泪管)。
-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
- 基础分泌试验≤5mm/5min(无表面麻醉),提示泪腺分泌功能显著减退。
- 影像学检查:
- CT/MRI显示泪腺占位性病变(如肿瘤)或泪道解剖结构异常(如先天性鼻泪管闭锁)。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典型临床表现:
- 持续性泪溢(排除其他原因如倒睫、结膜炎)。
- 干眼症症状(Schirmer试验阳性或泪膜破裂时间<10秒)。
- 至少一项金标准阳性结果。
- 典型临床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炎症标志物升高:血清CRP>10 mg/L或血沉>20 mm/h。
- 病原学检测阳性:泪液培养出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如腺病毒)。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功能评估 │
│ ├─ Schirmer试验 │
│ ├─ 泪膜破裂时间 │
│ └─ 泪液渗透压测定 │
├───────────────┤
│ 影像学检查 │
│ ├─ 泪道造影(DSA) │
│ ├─ 眼眶CT/MRI │
│ └─ 超声生物显微镜 │
├───────────────┤
│ 病原学检测 │
│ ├─ 泪液培养 │
│ └─ PCR检测 │
└───────────────┘ -
判断逻辑:
- 泪道冲洗实验:
- 若冲洗液完全返流,提示泪小管阻塞;若部分返流伴鼻腔液体流出,提示鼻泪管狭窄。
- Schirmer试验:
- ≤5mm/5min(无麻醉):泪腺分泌功能不足;>10mm/5min可排除干眼症。
- 泪道造影(DSA):
- 动态显示造影剂滞留部位,鉴别功能性阻塞(如泪囊痉挛)与器质性狭窄。
- 眼眶CT/MRI:
- 泪腺体积增大(炎症)或占位性病变(肿瘤),需结合增强扫描判断良恶性。
- 泪道冲洗实验:
三、实验室参考值
-
泪液分泌试验:
- 异常意义:
- Schirmer试验≤5mm/5min:提示水样泪液分泌不足,需排除干燥综合征。
- 泪膜破裂时间(TBUT)<10秒:表明泪膜稳定性差,需补充人工泪液。
- 异常意义:
-
泪液成分分析:
- 异常意义:
- 乳铁蛋白<1.1 mg/mL:提示泪腺功能减退(特异性>90%)。
- 泪液渗透压>316 mOsm/L:提示蒸发过强型干眼。
- 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急性炎症(如急性泪腺炎),需抗感染治疗。
- 血沉>20 mm/h:慢性炎症活动标志,需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
病原学检测:
- 泪液培养阳性: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葡萄球菌首选头孢类)。
- PCR检出病毒:如腺病毒阳性,需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
四、总结
- 确诊核心:需结合泪道冲洗实验、Schirmer试验及影像学证据。
- 辅助检查优先级:
- 优先完成功能评估(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再行影像学定位。
- 感染病例需同步进行病原学检测。
- 实验室异常解读:重点关注乳铁蛋白(泪腺功能)和泪液渗透压(干眼分型)。
参考文献:
- 《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 TFOS DEWS II干眼诊断指南(2017)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泪器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