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Other specified Glaucoma or glaucoma suspe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3:24:01
编码9C6Y

关键词

索引词Glaucoma or glaucoma suspect、其他特指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
缩写OTG、OHT
别名高眼压症、疑似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剥脱性青光眼、晶状体相关青光眼、Pigmentary-Glaucoma、Exfoliative-Glaucoma、Lens-Related-Glaucoma

其他特指的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结构性损伤证据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显著变薄(低于年龄匹配正常值第1百分位数)。
      • 立体眼底照相确认杯盘比(C/D)≥0.6 或双眼C/D差异≥0.2。
    • 功能性损伤证据
      • 标准自动视野计(如Humphrey 24-2)显示可重复性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如鼻侧阶梯、弓形暗点)。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视神经损伤:存在以下至少1项:
      • 盘沿切迹/局部变薄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楔形缺损
    • 眼压动态异常(需结合角膜厚度校正):
      • 24小时眼压监测显示昼夜波动>8 mmHg
      • 单次眼压>21 mmHg(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
  3.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依据)

    • 高危解剖特征
      • 前房深度<2.5 mm(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
      • 房角关闭≥180度(房角镜检查)
    • 全身及遗传因素
      • HLA-B27阳性(色素性青光眼)
      • 剥脱物质沉积(裂隙灯检查)
    •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即可确诊
      • 仅符合必须条件时,需排除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mimics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青光眼辅助检查] --> B[眼压评估] A --> C[结构评估] A --> D[功能评估] A --> E[前房角评估]

B --> B1(Goldmann压平眼压计-金标准) B --> B2(动态昼夜眼压曲线) B --> B3(角膜厚度校正)

C --> C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C --> C2(立体眼底照相) C --> C3(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D --> D1(标准自动视野计) D --> D2(青光眼半视野比较-GHT)

E --> E1(房角镜) E --> E2(前段OCT)

判断逻辑

  1. 眼压评估
    • Goldmann眼压>21mmHg提示高眼压,但需结合角膜厚度校正(每100μm厚度差异校正±2.6mmHg)
    • 昼夜波动>8mmHg提示调节功能异常,支持青光眼诊断
  2. 结构评估
    • OCT显示RNFL厚度<80μm(或低于同年龄组第5百分位)→ 神经损伤证据
    • UBM显示虹膜根部前膨隆→ 闭角型青光眼风险
  3. 功能评估
    • 视野计MD值<-2dB且PSD>95%置信区间→ 早期视野缺损
    • GHT显示"外侧化"模式→ 青光眼特异性改变
  4. 前房角评估
    • 房角镜见小梁网色素≥3级(Scheie分级)→ 色素播散综合征
    • 前段OCT见虹膜-小梁网接触→ 生理性闭角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眼压(IOP) 10-21 mmHg >21mmHg:高眼压症/青光眼风险;<8mmHg:低眼压性视神经病变风险
RNFL厚度(OCT) 90-120μm(年龄匹配) <80μm:青光眼性神经损伤;进展速率>1μm/年提示快速恶化
视野MD值 -2 ~ +2 dB <-2dB:早期视野缺损;<-12dB:晚期损害
杯盘比(C/D) ≤0.5 ≥0.6: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双眼差≥0.2:不对称损伤
前房深度(UBM) ≥2.5 mm <2.5mm:闭角型青光眼高风险;<2.0mm:急性闭角危象预警
角膜厚度(pachymetry) 520-540 μm <500μm:实际眼压被低估(需校正);>600μm:实际眼压被高估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1. RNFL进行性变薄:启动降眼压治疗,目标眼压降低≥30%基线值
  2. 视野MD年下降>1dB:强化治疗并每月随访
  3. 房角关闭≥180度:预防性激光虹膜切开术
  4. 角膜厚度<500μm:眼压测量值+(550-实测厚度)×0.22 mmHg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筛查阶段: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评估(高危人群)
  2. 确诊阶段
    • 结构性证据:OCT+立体眼底照相
    • 功能性证据:标准自动视野计
  3. 分型阶段:房角镜/UBM鉴别开角型与闭角型
  4. 监测核心:RNFL厚度变化率>视野变化率(结构损伤早于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 《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年)》
  • European Glaucoma Society Guidelines (5th Edition, 2020)
  • 《Wills Eye Manual》(第8版)
  • Ocula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Study (OHTS) 15年随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