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调节障碍Other specified Disorders of accommoda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21:30:15
编码9D01.Y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accommodation、其他特指的调节障碍、调节性视疲劳
缩写OTSD、其他特指调节障碍
别名Other-Specified-Disorder-of-Autonomic-Functioning、其他特指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他特指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其他特定的自主神经系统障碍

其他特指的调节障碍(ICD-11:9D01.Y)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动态视觉功能综合评估:通过标准化调节功能测试(包括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调节反应时间等),结合排除性诊断,确认存在不符合典型调节障碍分类的特定性功能异常。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调节幅度异常:实测值低于Hofstetter年龄预期公式计算值2D以上(如30岁患者调节幅度<5D)
    • 调节灵活度障碍:±2.00D翻转拍单眼测试通过时间≥12秒/周期
    • 典型症状组合: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近距离工作视觉质量波动(清晰→模糊交替)
      • 调节延迟(远近切换聚焦时间>1秒)
  3.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相对调节失衡:NRA/PRA差值≥1.50D(如NRA>+2.50D且PRA<-2.00D)
    • 时间依赖性症状:每日用眼2小时后症状显著加重
    • 特殊体征:动态检影显示调节滞后量>+1.25D或波动幅度>0.75D
    • 排除标准:通过专科检查排除老视、未矫正屈光不正、神经系统器质病变及全身性疾病影响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层次结构

├─ 基础视功能评估
│ ├─ 远/近视力检测
│ ├─ 屈光状态检查(小瞳/散瞳验光)
│ └─ 眼位及眼球运动
├─ 核心调节功能测试
│ ├─ 调节幅度(Push-up法)
│ ├─ 调节灵活度(±2.00D翻转拍)
│ ├─ 调节反应(动态检影)
│ └─ 正/负相对调节(PRA/NRA)
├─ 双眼视功能评估
│ ├─ 集合近点(NPC)
│ ├─ AC/A比率
│ └─ 融像范围
└─ 排除性检查
├─ 裂隙灯/眼底检查
├─ 视野检查
└─ 神经影像学(必要时)

  1. 判断逻辑
    • 调节幅度测试:低于年龄预期值2D提示基础调节能力不足,需结合症状判断临床意义
    • 翻转拍测试:单眼异常提示调节神经系统障碍,双眼异常提示集合功能参与
    • 动态检影:滞后量>+1.00D提示调节反应不足,波动>0.50D提示中枢控制异常
    • PRA/NRA失衡:NRA过高反映调节松弛障碍,PRA过低提示调节紧张能力下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调节功能参数

    • 调节幅度低于预期值
      • 临床意义:提示睫状肌收缩功能储备下降或神经支配异常
      • 处理建议:视觉训练联合屈光矫正优化
    • 调节灵活度下降
      • 临床意义:反映调节系统动态响应能力障碍
      • 处理建议:±2.00D翻转拍系统训练
  2. 双眼视功能参数

    • AC/A比率异常(<3或>7):
      • 临床意义:提示调节-集合联动机制失调
      • 处理建议:棱镜矫正或视觉训练重建联动
    • 融像范围缩小
      • 临床意义:可能加重调节性视疲劳
      • 处理建议:融像功能训练
  3. 电生理检查

    • 调节微波动异常
      • 临床意义:提示中枢调节控制稳定性下降
      • 处理建议:神经视觉训练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确诊路径:必须满足所有核心条件(调节幅度异常+调节灵活度障碍+典型症状组合)
  2. 鉴别重点:需通过散瞳验光排除隐性远视,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排除颅内病变
  3. 治疗响应验证:诊断性视觉训练2周后症状改善≥50%可反证诊断

参考文献

  1. Scheiman M, Wick B. Clinical Management of Binocular Vision. 5th ed. Wolters Kluwer; 2023
  2. ICD-11官方诊断指南 (WHO, 2023)
  3. García-Muñoz Á,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ccommodative Dysfunction. Optom Vis Sci. 20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