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意外暴露于爆炸环境下Unspecified Unintentional exposure to explosion
编码PB55.Z
关键词
索引词Unintentional exposure to explosion、未特指的意外暴露于爆炸环境下、意外暴露于爆炸环境下
缩写未特指爆炸暴露、未特指爆炸环境暴露、未特指爆炸伤
别名未指定爆炸环境下的意外伤害、未明确爆炸类型导致的伤害、未知爆炸原因造成的伤害、未特指爆炸事故、未特指爆炸事件、未特指爆炸伤害、未特指爆炸损伤、未特指爆炸事故伤害、未特指爆炸事故损伤
未特指的意外暴露于爆炸环境下(PB55.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爆炸暴露史确认:
- 目击者证言或现场证据(如爆炸残留物、环境破坏记录)证实患者处于爆炸核心区或冲击波有效范围内。
- 爆炸事件经消防、公安或专业机构正式记录备案。
- 爆炸暴露史确认: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急性多系统损伤表现:
- 同时满足以下任意两项:
-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伴血性泡沫痰或影像学证实肺挫伤。
- 循环系统:持续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休克体征。
- 外伤体征:开放性伤口合并皮下气肿/异物嵌入。
- 时间关联性:
- 症状在爆炸暴露后24小时内出现。
- 急性多系统损伤表现: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典型复合损伤模式:
- 三联征:冲击波相关空腔脏器损伤(如肺/肠) + 碎片穿透伤 + 二级烧伤(表皮剥脱或水疱)。
- 实验室与影像学异常:
- 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伴CRP >50 mg/L。
- 影像学显示特征性损伤(如肺"蝴蝶影"、肠壁积气、鼓膜穿孔)。
- 典型复合损伤模式: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金标准" + "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满足"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创伤重点超声评估 FAST]
A --> D[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
B --> E[循环不稳定]
C --> F[腹腔游离液体]
D --> G[凝血异常]
E --> H[胸部X线/CT]
F --> I[腹部增强CT]
G --> J[输注凝血因子]
H --> K[肺挫伤/气胸]
I --> L[空腔脏器穿孔]
K --> M[胸腔闭式引流]
L --> N[急诊剖腹探查]
判断逻辑:
- FAST超声:
- 阳性(腹腔游离液体):立即行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脾破裂或肠穿孔时需手术。
- 阴性:仍需结合症状,因空腔脏器损伤早期可能无积液。
- 胸部X线/CT:
- 肺"蝴蝶影"(双侧肺门浸润):确诊肺爆震伤,需机械通气支持。
- 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提示气道破裂,需支气管镜评估。
- 鼓膜检查:
- 鼓膜破裂:预示冲击波强度≥0.4 MPa(约5米内爆炸),需排查颅内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 >12×10⁹/L:提示全身炎症反应或隐匿感染(如肠道菌群易位)。
- 血红蛋白 <90 g/L:需排查活动性出血(每下降10 g/L ≈ 失血500 mL)。
- 凝血功能:
- PT/APTT延长 >1.5倍:预警DIC,输注FFP需在INR>1.8时启动。
- D-二聚体 >5 μg/mL:提示微血栓形成,结合影像学排除肺栓塞。
- 动脉血气:
- PaO₂/FiO₂ <200:诊断ARDS,需PEEP通气支持。
- 乳酸 >4 mmol/L:组织低灌注标志,指导液体复苏速度。
- 心肌标志物:
- 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脏挫伤,需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风险。
四、总结
- 诊断核心:依赖爆炸暴露史+急性多系统损伤三联征(冲击伤/穿透伤/烧伤)。
- 检查优先级:生命稳定后立即影像学评估"隐匿杀手"(迟发性肠穿孔、张力性气胸)。
- 实验室预警:乳酸/D-二聚体/凝血功能是监测继发损伤的关键窗口。
参考文献:
- 《爆炸伤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 ATLS®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Student Course Manual (11th Ed.) -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 WHO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Blast Injuries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