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Unspecified Substan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in therapeutic use
编码PL0Z
关键词
索引词Substan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in therapeutic use、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
别名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
在治疗中使用与损伤或损害有关的物质,未特指的(PL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因果关系:通过时序性分析确认损伤/损害发生于药物治疗期间或用药后合理时间窗内(如过敏反应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毒性反应在数天至数周)。
- 排除其他病因: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
-
支持条件(临床与药理学依据):
- 药物暴露证据:存在明确的药物使用记录(处方药、非处方药或传统药物),包括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
- 特征性损伤模式:符合已知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如抗凝药导致出血、化疗药物导致骨髓抑制)。
- 停药后改善:停用可疑药物后症状/体征在药物半衰期3-5倍时间内显著缓解(如肝酶异常在停药后2-4周恢复)。
-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两项,或满足1项必须条件+2项支持条件。
- 疑似病例:仅满足支持条件但无法完全排除其他病因时,需进行药物再激发试验(仅限非危及生命的反应)。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药物相关损伤评估
├── 实验室检测
│ ├── 药物浓度监测(治疗窗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
│ ├── 过敏检测(血清IgE、皮肤点刺试验)
│ └── 代谢基因检测(CYP450酶基因多态性)
├── 器官功能评估
│ ├── 肝功能(ALT/AST/ALP/胆红素)
│ ├── 肾功能(肌酐/eGFR/尿蛋白)
│ └── 血液系统(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评估肝/肾结构)
└── CT/MRI(内脏损伤或出血定位)
判断逻辑
- 药物浓度监测:
- 地高辛>2.0 ng/mL提示中毒风险,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 万古霉素谷浓度>20 mg/L时需警惕肾毒性。
- 代谢基因检测:
- CYP2D6慢代谢型患者使用可待因时,吗啡生成减少导致镇痛无效,同时代谢中间产物蓄积可能引发毒性。
- 器官功能评估:
- ALT>3倍ULN合并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能性大。
- 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0.3 mg/dL或50%提示急性肾损伤(AKI)。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
血清IgE | <100 IU/mL | >150 IU/mL提示I型超敏反应,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估药物过敏风险 |
ALT | 7-56 U/L | >3×ULN且排除病毒性肝炎时,高度提示药物性肝损伤 |
血清肌酐 | 男性0.7-1.3 mg/dL | 较基线升高≥0.3 mg/dL或50%提示急性肾损伤,需排查肾毒性药物 |
INR | 0.8-1.2 | >3.0提示严重抗凝过量(如华法林),需紧急维生素K拮抗 |
嗜酸性粒细胞 | 0.02-0.5×10^9/L | >0.5×10^9/L提示超敏反应,需排查抗生素/抗癫痫药等致敏药物 |
肌酸激酶 | 男性38-174 U/L | >1000 U/L提示横纹肌溶解,需排查他汀类、抗精神病药物等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时序性评估:建立症状发生与用药时间的合理关联(Naranjo评分≥5分提示很可能为药物不良反应)。
- 多维度验证:结合实验室异常模式(如肝酶升高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影像学特征(如造影剂肾病导致的肾脏肿胀)。
- 排除性诊断:需通过病毒血清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抗体检测(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完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 WHO Guidelines on Pharmacovigilance (2025 Edition)
- ICD-11 Clinical Descriptions and Diagnostic Requirements (2025)
- UpToDat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Updated 2025.03)
-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s for Drug Hypersensitivit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