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Unspecified Complementary or traditional medicin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in therapeutic use

更新时间:2025-06-18 20:55:59
编码PL01.Z

关键词

索引词Complementary or traditional medicin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in therapeutic use、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补充或传统药物
缩写PL01Z
别名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相关损伤、治疗中未特指的传统药物相关伤害、未明确的补充疗法引起的医疗损害、不明补充药物导致的医疗问题

在治疗中采用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药物暴露史与损伤因果关系确认
      • 明确患者在治疗中使用了未特指的补充或传统药物(如草药、膳食补充剂等)。
      • 通过药物成分分析(如质谱法、色谱法)或毒理学检测确认药物中存在潜在毒性成分。
  2. 必须条件

    • 临床损伤证据
      • 至少一项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如肝损伤、肾损伤、过敏反应等)。
      • 损伤时间与药物使用存在明确时序关联(通常在用药后24小时至3个月内出现)。
    • 实验室异常
      • 肝功能异常(ALT > 40 U/L,AST > 40 U/L)。
      •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 > 1.2 mg/dL,尿素氮 > 20 mg/dL)。
  3. 支持条件

    • 药物使用不当证据
      • 未遵循医嘱或说明书用药(如超剂量、长期使用)。
      • 药物来源不明或缺乏质量认证。
    • 排除其他病因
      • 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药物中毒等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实验室检查
    │ ├── 肝功能(ALT、AST、ALP、胆红素)
    │ ├── 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常规)
    │ ├── 电解质(血钾、钠、氯)
    │ └── 免疫学检查(IgE、补体水平)
    ├── 影像学检查
    │ ├── 腹部超声(肝、肾、肠系膜淋巴结)
    │ └── 胸部X线(呼吸系统并发症)
    └── 药物成分分析
    ├── 色谱法(HPLC、GC-MS)
    └── 毒理学筛查(重金属、生物碱检测)

  2. 判断逻辑

    • 肝功能异常(ALT/AST > 3倍正常值):提示药物性肝损伤,需结合药物使用史排除其他肝病。
    • 肾功能异常(肌酐持续升高):需排除脱水或肾毒性药物干扰,支持药物相关性肾损伤。
    • IgE显著升高(>200 IU/mL):提示过敏反应,需结合皮疹或呼吸系统症状判断。
    • 腹部超声发现肝肿大或脂肪肝:支持药物代谢异常导致的肝损伤。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ALT/AST >40 U/L 肝细胞损伤,常见于药物性肝炎或毒性成分直接损害。
血肌酐 >1.2 mg/dL 肾功能受损,可能因肾毒性成分(如马兜铃酸)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IgE >200 IU/mL 过敏反应标志,提示药物引发的I型超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
尿蛋白 >150 mg/24h 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需排查药物相关性肾病。
血钾 <3.5 mmol/L 或 >5.0 mmol/L 电解质紊乱,可能因药物干扰肾脏排泄功能或肠道吸收异常。
重金属检测 铅>5 μg/dL,砷>10 μg/L 药物污染证据,直接导致神经毒性或器官损伤。

四、诊断流程总结

  1. 初步评估:详细询问药物使用史(种类、剂量、来源),记录症状出现时间。
  2. 核心检查:优先完成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过敏标志物检测。
  3. 病因确认:通过药物成分分析或毒理学筛查明确毒性物质。
  4. 鉴别诊断:排除感染性、自身免疫性或其他中毒性疾病。
  5. 动态监测:对肝肾功能进行连续监测(每3天复查),评估损伤进展或恢复。

参考文献

  • 《临床毒理学手册》(第6版)
  • WHO《传统药物安全性评估指南》
  • 《中华医学会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