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Unspecified Mode of injury or harm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a drug, medicament or biological substance
编码PL13.Z
关键词
索引词Mode of injury or harm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a drug, medicament or biological substance、未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
缩写未特指药物相关损伤、未特指药剂相关伤害、未特指生物制品相关损伤
别名未知药物引起的损害、未知药剂导致的损伤、未知生物制品引发的伤害、不明药物暴露伤害、不明药剂暴露损伤、不明生物制品暴露伤害
未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ICD-11: PL13.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暴露史确认:通过用药记录、处方核查或生物样本检测明确存在药物/生物制品暴露史,且无法归类至其他特指类别(如PL13.0-PL13.9)。
- 排除性诊断:排除明确的中毒(如PB20-PB29)、故意自害(如PE80-PE89)及已知特发性疾病导致的相似临床表现。
-
必须条件:
- 时间相关性:损伤事件发生在药物暴露后合理时间窗内(急性反应:24-72小时;迟发反应:1-8周)。
- 客观器官损害证据:至少一项实验室或影像学指标异常(如ALT>3×ULN、血肌酐升高>基线50%)。
-
支持条件:
- 临床评分系统:
- RUCAM评分≥6分(药物性肝损伤可能性"很可能")。
- Naranjo量表评分≥5分(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很可能")。
- 再激发试验阳性(谨慎使用):再次暴露后相同症状复现。
- 生物标志物支持:
- 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抗药物-IgE阳性提示过敏机制)。
- 药物浓度监测异常(如治疗指数狭窄药物超出目标范围)。
- 临床评分系统: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实验室检查
│ ├── 肝功能:ALT、AST、ALP、GGT、总胆红素
│ ├── 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比
│ ├── 血液系统:全血细胞计数(重点关注嗜酸性粒细胞)
│ ├── 炎症标志物:CRP、ESR
│ └── 免疫学:IgE、自身抗体谱(ANA、ANCA等)
├── 影像学检查
│ ├── 腹部超声(肝/肾结构评估)
│ ├── 胸部CT(排查肺间质病变)
│ └── 心脏超声(特定药物相关心肌病)
└── 特殊检测
├── 治疗药物监测(如万古霉素谷浓度)
├── 基因检测(HLA-B*5701等药物过敏相关位点)
└── 组织活检(肝/肾病理确诊损伤类型) -
判断逻辑:
- 肝功能异常:
- ALT/AST升高为主→肝细胞损伤型(如对乙酰氨基酚);
- ALP/GGT升高为主→胆汁淤积型(如抗生素)。
- 肾功能异常:
-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尿NAG酶↑)→氨基糖苷类肾毒性;
- 肾小球性蛋白尿→NSAIDs相关肾病。
- 影像学特征:
- 肝脏脂肪浸润(超声)→甲氨蝶呤肝毒性;
- 肺磨玻璃影(CT)→胺碘酮肺毒性。
- 肝功能异常: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ALT | 7-40 U/L | >3×ULN(>120 U/L) | 肝细胞损伤(如抗结核药、他汀类) |
血肌酐 | 59-104 μmol/L | 较基线升高>50% | 急性肾损伤(如造影剂、化疗药) |
嗜酸性粒细胞 | 0.02-0.5×10^9/L | >0.5×10^9/L | 过敏反应或DRESS综合征 |
IgE | <150 kU/L | >1000 kU/L | I型超敏反应(如β-内酰胺类过敏) |
尿NAG酶 | <16 U/g Cr | >20 U/g Cr | 肾小管损伤(如顺铂、两性霉素B) |
血清铁蛋白 | 30-400 ng/mL | >1000 ng/mL | 噬血细胞综合征(如抗癫痫药诱发)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暴露史追溯:需详细记录用药清单(包括非处方药、中草药及保健品)。
- 时序性分析:建立症状出现与用药时间的逻辑链(潜伏期符合药物特性)。
- 排除性诊断: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药物性病因。
- 多学科评估:复杂病例需联合临床药师、毒理学家进行因果关联性评估。
参考文献:
- WHO国际药物监测计划(VigiBase)因果关联评估指南
- AASLD《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2)
- 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