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中切牙Upper left central incisor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9P69

核心定义

左上中切牙(Upper left central incisor)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左上中切牙位于上颌骨的牙槽突内,处于口腔前部左侧,紧邻中线的左侧位置。具体而言,其牙冠切缘(咬合面)距离鼻下点(鼻底中点)约1.5-2厘米,与对侧右上中切牙共同构成上颌前牙的中线对称结构。
  • 重要毗邻
    • 前方:唇侧覆盖唇部黏膜。
    • 后方:邻近上颌牙槽骨及腭侧黏膜。
    • 邻牙:左侧与左上侧切牙相邻,右侧与右上中切牙对称。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消化系统中的口腔部分,是恒牙系统的重要组成。
  • 功能
    • 机械消化:通过切割和切断食物(如蔬菜、肉类)辅助咀嚼。
    • 语言功能:参与发音(如辅音“s”和“z”的形成)。
    • 面部外形维持:支撑上唇形态,影响面部美观。
3. 组织结构
  • 外部结构
    • 牙冠:呈梯形,切缘平直,宽度约为高度的1/2。
    • 牙根:单根,粗壮且略向唇侧弯曲,长度约10-12毫米。
  • 内部结构
    • 釉质:牙冠外层的钙化硬组织,硬度最高。
    • 牙本质: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包裹牙髓。
    • 牙髓:位于牙髓腔内的软组织,包含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
    • 牙骨质:覆盖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连接牙槽骨。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切割食物:通过锐利的切缘将食物分成小块,便于后续消化。
    • 辅助咀嚼:与侧切牙、磨牙协同完成食物的进一步研磨。
    • 维持咬合平衡:作为上颌前牙的支撑点,影响整体咬合关系。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龋齿(蛀牙):常见于牙冠邻面或切缘,由细菌代谢产酸腐蚀牙体组织引起。
    • 牙髓炎: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细菌侵入牙髓,引发剧烈疼痛。
    • 牙周病:牙龈炎症或牙槽骨吸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 外伤性损伤:如跌倒或撞击导致牙齿断裂、移位或脱落。
  • 治疗方法
    • 龋齿治疗:根据龋坏程度,采用树脂填充或嵌体修复。
    • 牙髓炎治疗: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填充根管)。
    • 外伤处理:牙齿脱位需紧急复位固定,断裂则可能需冠修复或拔除。
  • 康复要点
    •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个月一次)。
    • 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及使用牙线清洁邻面。
    • 避免用牙齿咬硬物(如开瓶盖)以减少外伤风险。
6. 常见误区
  • 误区:认为乳牙龋齿无需治疗,因会被恒牙替换。
    纠正:乳牙龋齿可能引发疼痛或感染,影响恒牙发育及咬合关系,需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

  1. 《格氏解剖学》(第42版)
  2. 《口腔医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国际牙科联合会(FDI)牙齿编号系统(左上中切牙编号为11)。
  4. 美国牙科协会(ADA)临床指南:龋齿与牙髓炎的治疗标准。

(注:位置描述数据参考《口腔解剖学图谱》及头颅模型测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