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膈动脉Pericardiophrenic artery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9X98

核心定义

心包膈动脉(Pericardiophrenic Artery)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心包膈动脉起源于胸廓内动脉(内乳动脉),沿胸骨后方下行,在心包与膈肌之间走行,具体路径为胸骨柄至胸骨体下部区域。
  • 重要毗邻
    • 上方:紧邻心包膜的前壁。
    • 下方:延伸至膈肌中心腱附近,与膈神经伴行。
    • 周围:与胸廓内静脉、迷走神经分支及淋巴管相邻。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血管系统,具体为心脏动脉分支。
  • 功能
    • 心包供血:向心包膜前壁和外侧壁提供血液。
    • 膈肌供血:分支至膈肌中心腱,辅助膈神经的血管供应。
3. 组织结构
  • 起源:胸廓内动脉的分支(通常为第2或第3肋间支)。
  • 分支
    • 心包支:沿心包表面分布,滋养心包脏层和壁层。
    • 膈支:向下穿行至膈肌,参与膈肌的血液供应。
  • 血管壁结构:典型的动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中膜以平滑肌为主。
4. 功能与作用
  • 核心功能
    • 维持心包膜的营养和代谢,防止粘连。
    • 为膈肌运动提供部分血供,尤其在深呼吸时。
  • 协同作用:与膈下动脉、肋间动脉共同构成膈肌的多源血供网络。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心包炎:心包膈动脉血流减少可能导致局部缺血,加重炎症反应。
    • 膈肌损伤:手术或外伤导致动脉分支损伤,可能引起膈肌血供不足或出血。
  • 临床意义
    • 心脏手术:需注意保护该动脉,避免术中损伤导致心包渗血或膈肌功能障碍。
    • 胸腔镜检查:操作时需识别该动脉分支以减少副损伤。
  • 治疗方法
    • 动脉损伤:可通过血管缝合或结扎止血,但需评估对膈肌功能的影响。
    • 心包填塞:罕见情况下,动脉破裂可能导致心包内出血,需紧急引流。
6. 常见误区
  • 误区:认为心包膈动脉是膈肌的主要供血动脉。
    纠正:膈肌主要由膈下动脉(腹主动脉分支)供血,心包膈动脉仅提供辅助血流。

参考文献

  1. 《格氏解剖学》第42版:详细描述了心包膈动脉的起源、分支及临床意义。
  2. e-Anatomy(IMAIOS平台):提供了三维解剖模型,明确其与胸廓内动脉、膈神经的毗邻关系。
  3. 《心脏外科手术学》:强调该动脉在心脏手术中的解剖定位与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