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舟关节Cuboideonavicular joi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1N77

核心定义

骰舟关节(Cuboideonavicular Joint)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骰舟关节位于足部中后部,连接骰骨(Cuboid)与舟骨(Navicular Bone)。具体而言,骰骨的内侧关节面与舟骨的外侧后下方关节面形成关节接触面。
  • 重要毗邻
    • 前方:与第4、5跖骨相邻。
    • 后方:靠近跟骨(Calcaneus)。
    • 内侧:邻近距骨头(Talar Head)。
    • 外侧:与足外侧纵弓相关结构相连。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下肢关节系统,具体归类为跗间关节(Inter tarsal joints)的一部分。
  • 功能
    • 协助足部适应地面形态,参与足弓的动态调整
    • 在行走、跑步等活动中提供微小的滑动与旋转,以缓冲压力并维持足部稳定性。
3. 组织结构
  • 关节面
    • 骰骨侧:骰骨内侧的平坦关节面,表面覆盖透明软骨。
    • 舟骨侧:舟骨外侧后下方的凹陷关节面,同样覆盖软骨。
  • 韧带支持
    • 跟舟足底韧带(Plantar calcaneonavicular ligament):加强舟骨与骰骨的连接。
    • 骰舟背侧韧带(Dorsal cuboideonavicular ligament):限制关节过度活动。
4. 功能与作用
  • 功能
    • 力学传导:将小腿与足跟的压力传递至前足。
    • 适应性运动:在足部承重时,通过微小的滑动和旋转调整足弓高度(如足弓塌陷或抬高)。
  • 与其他关节的关系
    • 距跟舟关节(Talocalcaneonavicular joint)协同,构成足部中列关节复合体,共同维持足部中轴稳定性。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骰舟关节分离(Cuboideon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常见于足部外伤(如踝关节扭伤),表现为足外侧疼痛及肿胀。
    • 关节炎:退行性变或创伤后导致关节面磨损,引发慢性疼痛。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制动(使用支具或石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炎症。
    • 手术干预:严重损伤时可能需要关节融合术(Arthrodesis)或韧带修复。
  • 康复要点
    • 早期避免负重,后期通过物理治疗恢复足部肌力与关节活动度。
6. 常见误区
  • 误解骰舟关节的独立性:部分解剖学资料将骰舟关节归为中间跗关节(Intermediate tarsal joints)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关节。需结合具体解剖结构判断其功能意义。

参考文献

  1. 《骨关节功能解剖学:下肢(第6版)》(卡潘德吉著),搜狗百科引用内容。
  2. 知乎专栏“足的关节解剖——足部主要关节介绍”,关于跟骨、骰骨与舟骨关节面的描述。
  3. 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对中间跗关节功能的阐述。

注意事项

  • 骰舟关节的临床诊断需结合影像学(如X线、MRI)明确关节面损伤或错位。
  • 该关节的微小损伤常被忽视,易误诊为普通踝扭伤,需通过详细查体与影像学检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