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69U6

核心定义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肩锁关节位于锁骨的外侧端与肩胛骨的肩峰(acromion)之间,具体处于锁骨外侧约2-3厘米处(个体差异±0.5cm),与肩峰的前外侧缘形成连接。
  • 重要毗邻
    • 上方:三角肌、斜方肌覆盖。
    • 前方:喙锁韧带(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s)。
    • 后方:肩胛下肌和肩袖肌群。
    • 关节囊:较松弛,允许轻微活动。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上肢关节,是肩关节复合体(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功能
    • 稳定与传导力量:在上肢举过头顶或进行推拉动作时,分散肩胛骨与锁骨之间的压力。
    • 微小运动:允许锁骨与肩峰间进行约2-3毫米的滑动及轻微旋转,辅助肩关节的复杂运动。
3. 组织结构
  • 骨性结构
    • 锁骨外侧端的关节面为扁平凹陷,与肩峰的凸面形成关节。
    • 关节盘:约50%人群中存在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位于两骨之间,起到缓冲和增加稳定性的作用(参考《肩锁关节及关节盘的相关解剖学特征》)。
  • 韧带系统
    • 喙锁韧带:包括锥形韧带和横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的核心结构。
    • 喙肩韧带:连接喙突与肩峰,间接辅助肩锁关节的稳定性。
4. 功能与作用
  • 关键作用
    • 作为肩胛骨与躯干中轴骨(锁骨)的连接点,确保肩胛带的运动与胸廓协调。
    • 在上肢负重或投掷动作中,通过关节盘吸收冲击力,保护深层结构(如肩袖)。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肩锁关节脱位:因外伤(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导致关节面分离,分为I至VI度(I度轻微分离,VI度完全脱位),常见于运动员(参考《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概述》)。
    • 关节炎:退行性病变或创伤后引发疼痛与活动受限。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I-II度脱位采用吊带固定、冰敷及抗炎药物(如NSAIDs)。
    • 手术治疗:III-VI度脱位需修复韧带或重建(如使用缝合锚或移植物)。
    • 关节炎:物理治疗或关节注射;严重者考虑关节融合或置换。
  • 康复要点
    • 术后需逐步恢复肩部活动度,避免过早负重。
    • 物理治疗重点加强肩袖和三角肌力量。
6. 常见误区
  • 误区1:认为肩锁关节仅是静态连接点,忽视其在运动中的动态缓冲作用。
  • 误区2:将肩锁关节脱位误诊为肩袖撕裂,需通过X线或MRI明确诊断。
  • 误区3:低估喙锁韧带损伤的严重性,III度以上脱位需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1.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概述》(汉斯出版社),2023年,强调喙锁韧带修复的重要性。
  2. 《肩锁关节及关节盘的相关解剖学特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年,描述关节盘的解剖变异。
  3. MedSci梅斯医学:肩锁关节影像学特征分析,2024年。
  4. 《解剖学报》肩锁关节形态学研究,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