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营养不良和某些特指的营养缺乏的后遗症Unspecified Sequelae of malnutrition or certain specified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更新时间:2025-06-19 02:23:10
编码5B6Z

关键词

索引词Sequelae of malnutrition or certain specified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未特指的营养不良和某些特指的营养缺乏的后遗症
缩写未特指营养不良后遗症、未特指营养缺乏后遗症
别名不明原因营养不良后遗症、不明确营养缺乏后遗症、未具体说明的营养不良后遗症

未特指的营养不良和某些特指的营养缺乏的后遗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明确既往史:有营养不良或特定营养缺乏(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D/C缺乏等)的确诊病史,且当前症状符合后遗症特征。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1. 持续功能障碍
    •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身高/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
    • 器官特异性损害(如骨密度T值≤-2.5提示骨质疏松,角膜瘢痕提示维生素A缺乏后遗症)
  2. 营养指标持续异常
    • 血浆白蛋白<35 g/L 或 前白蛋白<15 mg/dL
    • 关键微量元素低于参考值下限(如血清铁<60 μg/dL,锌<70 μg/dL)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 体重指数(BMI)<18.5 kg/m²(成人)或 年龄别BMI<-2SD(儿童)
    • 至少一项典型体征:凹陷性水肿、毛发干枯脱色、口腔角化过度
  2. 时间阈值
    • 症状持续≥6个月且对营养干预反应有限(如补充治疗3月后白蛋白上升<10%)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实验室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B --> B1(体格检查:BMI/皮褶厚度) B --> B2(发育评估:身高速度百分位) C --> C1(血常规:Hb/RBC) C --> C2(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 C --> C3(微量元素:Fe/Zn/Se) D --> D1(X线:骨龄/骨密度) D --> D2(超声:肝脏脂肪浸润)

判断逻辑

  1. 临床评估优先
    • BMI<-2SD或皮褶厚度<同年龄P10 → 提示能量缺乏性后遗症
    • 身高速度<4 cm/年(儿童)→ 需排查生长激素轴损伤
  2. 实验室结果解读
    • 白蛋白↓ + 淋巴细胞↓ → 蛋白质缺乏后免疫功能损害
    • Hb↓ + 血清铁↓ → 优先考虑铁缺乏性贫血后遗症
  3. 影像学关联分析
    • 骨龄延迟+骨密度↓ → 维生素D/C缺乏性骨病后遗症
    • 肝脏回声增强 → 蛋白质缺乏后脂肪肝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浆白蛋白 <35 g/L 蛋白质持续缺乏→伤口愈合延迟/水肿 高蛋白饮食+乳清蛋白补充
血清前白蛋白 <15 mg/dL 急性营养恶化风险↑(半衰期2天) 每周监测+肠内营养支持
血红蛋白 <120 g/L(女)<130 g/L(男) 铁/叶酸/B12缺乏→慢性贫血 补充铁剂+维生素C促吸收
淋巴细胞计数 <1.0×10⁹/L 细胞免疫受损→反复感染 接种肺炎/流感疫苗+免疫调节剂
25-OH维生素D <20 ng/mL 钙磷代谢障碍→骨软化/骨折风险↑ 维生素D₃ 5000 IU/日 + 钙剂1000 mg/日
血清锌 <70 μg/dL 味觉障碍/伤口不愈 锌剂20 mg/日(餐后1小时服)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确诊路径
    • 步骤1:确认既往营养不良诊断(ICD-11编码5B60-5B63)
    • 步骤2:当前存在≥1项器官功能障碍(骨/免疫/代谢)
    • 步骤3:排除其他病因(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
  2. 警示征象
    • 白蛋白<25 g/L + BMI<16 → 需紧急住院营养支持
    • 骨密度T值<-2.5 + 病理性骨折 → 启动抗骨吸收治疗

参考文献
WHO《营养不良管理指南》(2023)
ICD-11官方诊断标准(编码5B6Z)
《哈里森内科学》营养障碍章节(第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