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黏多糖贮积症Unspecified Mucopolysaccharidosis
编码5C56.3Z
关键词
索引词Mucopolysaccharidosis、未特指的黏多糖贮积症、黏多糖贮积症、糖胺聚糖代谢紊乱、骨软骨营养不良
缩写MPS、黏多糖病
别名粘多糖贮积症-未分类型、黏多糖贮积症-未分类型、未分类型黏多糖贮积症、未分类型粘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Not-Specified-Type、Mucopolysaccharidosis-Unspecified
未特指的黏多糖贮积症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酶活性检测异常:
- 外周血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干血纸片中特异性溶酶体酶活性显著降低(≤正常参考值5%)。
- 需检测至少两种相关水解酶(如α-L-艾杜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B)以排除其他亚型干扰。
- 基因检测确诊:
- 发现已知与黏多糖贮积症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如IDUA、IDS、GNS等基因),经Sanger测序或二代测序验证。
- 酶活性检测异常:
-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特殊面容(前额突出+鼻梁低平+唇厚舌大)
- 多系统受累(骨骼畸形+至少一个其他系统病变:心脏/呼吸/神经系统)
- 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尿液代谢异常:
- 24小时尿糖胺聚糖(GAGs)定量≥100 mg/g肌酐(正常值:<75 mg/g)
- 二甲基亚甲蓝(DMB)试验阳性
- 典型临床表现:
-
阈值标准:
- 确诊需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 若无法进行酶学/基因检测,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
- 尿液GAGs定量≥正常值2倍
- 影像学显示特征性骨发育不良(椎体前缘鸟嘴样变+掌骨近端变尖)
二、辅助检查
-
代谢筛查:
- 尿液GAGs电泳:
- 判断逻辑:区分硫酸皮肤素(DS)、硫酸乙酰肝素(HS)等贮积类型,指导亚型鉴别
- 干血斑酶活性检测:
- 判断逻辑:适用于新生儿筛查,阳性结果需通过白细胞酶活性测定验证
- 尿液GAGs电泳:
-
影像学检查树:
┌─骨骼系统
│ ├─X线(手/脊柱/骨盆):评估椎体楔形变、掌骨近端变尖
│ └─MRI:检测脊髓压迫、脑白质病变
├─心血管系统
│ ├─超声心动图:筛查瓣膜增厚/心肌肥厚
│ └─冠状动脉CT:评估血管狭窄
└─呼吸系统
├─胸部CT:观察气管软化
└─肺功能测试:检测限制性通气障碍 -
特殊检查:
- 角膜裂隙灯检查:
- 判断逻辑:弥漫性角膜混浊提示MPS I/VI型,但需排除其他贮积症
- 脑脊液分析:
- 判断逻辑:出现寡克隆区带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 角膜裂隙灯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酶活性检测:
- α-L-艾杜糖苷酶活性<5%:高度提示MPS I型,需排除假性缺陷
- 芳基硫酸酯酶B活性缺失:确诊MPS VI型,需结合尿GAGs类型
-
基因检测:
- IDUA基因c.1205G>A突变:导致MPS I-H(Hurler综合征)的经典突变
- 大片段缺失/重复:需MLPA技术验证,影响酶替代治疗效果
-
尿液代谢物:
- DS/HS比值>2:提示MPS II型可能性大
- 硫酸角质素阳性:需排查MPS IV型
-
血液检查:
- 肝功异常(ALT>80 U/L):提示肝细胞贮积损伤
- 血小板减少(<100×10^9/L):脾功能亢进征象
四、总结
- 诊断核心:酶学/基因检测为金标准,尿GAGs定量为重要筛查指标
- 鉴别要点:需通过代谢物分型与影像特征区分具体亚型
- 监测重点:
- 每6个月评估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
- 每年心脏超声监测瓣膜病变进展
参考文献:
- 《溶酶体贮积病诊疗指南(2022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 J Inherit Metab Dis. 2021;44(2):344-358.
- Genet Med. 2020;22(3):47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