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N糖基化异常Disorders of protein N-glycosylation
编码5C54.0
关键词
索引词Disorders of protein N-glycosylation、蛋白质N糖基化异常、磷酸甘露糖酶2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糖蛋白缺乏综合征1A型、先天性糖基化1A型疾病、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A型、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糖蛋白缺乏综合征1B型、先天性糖基化1B型、CDG[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综合征1B型、SLSJ[Saguenay-Lac-Saint-Jean]综合征、SLSJ综合征、葡萄糖基转移酶1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型糖蛋白综合征1C型、先天性糖基化紊乱1C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C型、Dol-P-Glc:Man9-GlcNAc2-P-P-Dol葡糖基转移酶缺陷、甘露糖转移酶6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1D型、先天性糖基化疾病1D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D型、Dol-P-Man:Man5-GlcNAc2-P-P-Dol甘露糖基转移酶缺陷、甘露糖转移酶8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型糖蛋白综合征1G型、先天性糖基化型1G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G型、Dol-P-Man:Man7-GlcNAc2-P-P-Dol甘露糖基转移酶缺乏症、葡萄糖基转移酶2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1H型、先天性糖基化1H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H型、Dol-P-Glc:Glc 1-Man9-GlcNAc 2-P-P-Dol葡萄糖基转移酶缺陷、甘露糖基转移酶2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1I型、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I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I型、Dol-P-Man:Man1-GlcNAc2-P-P-Dol甘露糖基转移酶缺陷、萜醇基磷酸N-乙酰半乳糖胺磷酸转移酶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1J型、先天性糖基化型1J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J型、UDP-GlcNAc:Dol-P-GlcNac-P转移酶缺陷、甘露糖基转移酶1缺乏症、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1K型、先天性糖基化型1K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K型、Dol-P-Man:GlcNAc2-P-P-Dol甘露糖基转移酶缺乏症、甘露糖基转移酶7-9缺乏、1L的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L型、1L糖基化的先天性疾病、Dol-P-Man:Man6和Man8-GlcNAc2-P-P-Dol甘露糖基转移酶缺乏症、M5-DLO翻转缺陷、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 1N型综合征、Man5GlcNAc2-PP-Dol翻转缺陷、RTF1-CDG、N-乙酰葡糖胺基转移酶缺乏症、2A型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先天性糖基化2A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2A型、葡萄糖苷酶1缺乏症、2B型碳水化合物缺乏型糖蛋白综合征、先天性糖基化2B型、CDG[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综合征2B型、TUSC3先天性糖基化紊乱、TUSC3-CDG、SRD5A3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类固醇5-α-还原酶3型缺乏引起的先天性糖基化紊乱、智力缺陷-白内障-眼缺损-脊柱后凸、Kahrizi综合征、智力缺陷,Kahrizi型、SRD5A3-CDG、DPM3先天性糖基化紊乱、先天性糖基化型1O型、碳水化合物缺乏型糖蛋白综合征1型、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O型、ALG11先天性糖基化紊乱、CDG[先天性糖基化紊乱]综合征1P型、1P的碳水化合物缺乏糖蛋白综合征、先天性糖基化1P型、磷酸葡萄糖苷酶-1缺乏症、PGM1-CDG[磷酸葡萄糖苷酶-1缺乏症]、先天性糖基化1t型
缩写CDG、STT3A-CDG
别名STT3A相关先天性糖基化异常、寡糖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糖基化异常综合征、N-糖基化代谢缺陷
蛋白质N糖基化异常(5C54.0)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金标准(最可靠的确诊方法):
- 基因检测: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致病基因突变(如PMM2、MPI、ALG3、ALG12等),直接确认蛋白质N糖基化通路相关基因缺陷。
-
必须条件(确诊必需的核心条件):
- 血浆转铁蛋白电泳异常:
- Ⅰ型CDG:二唾液酸转铁蛋白比例显著升高(≥90%总转铁蛋白)
- Ⅱ型CDG:出现单唾液酸或四唾液酸转铁蛋白异常条带
- 典型多系统临床表现(需满足至少2项):
- 神经发育迟缓(运动/认知功能障碍)
- 凝血异常(抗凝血酶III活性<60%)
- 肝脾肿大(影像学确认)
- 血浆转铁蛋白电泳异常: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神经影像学特征:小脑萎缩(MRI显示小脑体积减小>25%)
- 特异性体征:脂肪分布异常(臀部脂肪堆积+四肢皮下脂肪减少)
- 酶活性检测:磷酸甘露糖变位酶(PMM2)活性<15%正常值
- 新生儿期表现: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需胃管喂养)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血浆转铁蛋白电泳]
A --> C[凝血功能检测]
B --> D{异常类型}
D -->|Ⅰ型模式| E[基因检测-PMM2/MPI等]
D -->|Ⅱ型模式| F[基因检测-ALG3/SLC35C1等]
C --> G[抗凝血酶III/蛋白C活性]
G --> H{活性<60%}
H --> I[确认糖基化缺陷]
I --> J[进阶检查]
J --> K[神经影像学-MRI]
J --> L[酶活性测定]
J --> M[代谢组学分析]
判断逻辑:
-
血浆转铁蛋白电泳:
- Ⅰ型异常(二唾液酸转铁蛋白↑):指向内质网阶段缺陷(如PMM2/MPI突变)
- Ⅱ型异常(单/四唾液酸条带):提示高尔基体加工缺陷(如ALG3/SLC35C1突变)
- 注意:假阴性见于输血后或肝病,需重复检测
-
凝血功能检测:
- 抗凝血酶III活性<60% + 蛋白C活性<55% → 高度提示糖基化缺陷
- 需排除肝衰竭、维生素K缺乏等继发因素
-
神经影像学(MRI):
- 小脑萎缩(小脑体积<正常值2SD)→ 支持CDG-Ia型诊断
- 脑白质T2高信号 → 需鉴别溶酶体贮积症
-
基因检测:
- 初筛阴性时需扩大panel(覆盖58个已知CDG相关基因)
- 发现VUS变异时需结合酶活性验证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浆转铁蛋白电泳 | 四唾液酸>80% | Ⅰ型:二唾液酸>50% → 内质网缺陷 Ⅱ型:单唾液酸>15% → 高尔基体缺陷 |
立即基因检测分型 |
抗凝血酶III活性 | 80-120% | <60%:血栓风险↑(糖基化缺陷导致) 30-50%:需预防性抗凝 |
监测D-二聚体,避免脱水 |
PMM2酶活性 | >25 nmol/min/mg | 5-15%:典型CDG-Ia <5%:重型表型 |
甘露醇补充治疗 |
血清甘露糖 | 1.4-2.4 mg/dL | <0.8 mg/dL(CDG-Ib)→ 肠病风险↑ | 口服甘露糖治疗 |
IgG糖基化 | 无半乳糖化<10% | >30% → 免疫调节紊乱风险 | 监测感染指标 |
ALT/AST | <40 U/L | 持续>80 U/L → 肝细胞损伤(脂肪沉积) | 肝保护治疗+营养支持 |
四、关键鉴别诊断
-
与溶酶体贮积症鉴别:
- 尿寡糖分析阴性排除寡糖症
- 芳基硫酸酯酶A活性正常排除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
与早衰综合征鉴别:
- CDG无皮肤衰老征象
- LMNA基因检测阴性
参考文献:
-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国际诊疗指南(2020)》
- PMM2-CDG诊断共识(Journal of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 2019)
- 糖基化疾病实验室诊断标准(Clinical Chemistr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