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化脓性中耳炎Unspecified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更新时间:2025-06-18 20:17:33
编码AA9Z

关键词

索引词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未特指的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NOS、化脓性渗出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炎、中耳脓肿、耳脓肿NOS
缩写HuaNongXingZhongErYan、SOM
别名中耳化脓性炎症、耳朵流脓、耳内脓肿

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未特指的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资料,严格遵循回答范例格式,完成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内容的编写。需要调用权威医学数据库获取最新指南依据。

调用工具获取权威指南

未特指的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耳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检出化脓性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鼓膜穿孔伴持续性或反复耳漏(脓性分泌物)。
    • 影像学证据
      • 颞骨CT显示中耳腔或乳突气房密度增高、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如听小骨侵蚀、乳突间隔模糊)。
  2. 支持条件(临床与辅助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耳痛(急性期剧烈,慢性期间歇性)、传导性听力下降、耳闷胀感。
      •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急性期中央型穿孔,慢性期边缘性穿孔)。
    • 炎症标志物升高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70%(急性期)。
      • CRP>10 mg/L,ESR>20 mm/h(活动性炎症)。
  3. 阈值标准

    •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耳道脓液培养阳性 + 鼓膜穿孔/中耳炎影像学表现。
      • 持续性耳漏(>6周)伴鼓膜穿孔 + 颞骨CT显示中耳或乳突病变。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一级检查(初筛)
      • 耳镜检查(评估鼓膜状态)。
      • 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 二级检查(病因与并发症评估)
      • 颞骨高分辨率CT(评估中耳及乳突骨质破坏、胆脂瘤)。
      • 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
    • 三级检查(复杂病例)
      • MRI(疑似颅内并发症如脑脓肿、乙状窦血栓)。
      • 面神经功能测试(怀疑面神经受累)。
  2. 判断逻辑

    • 耳镜检查:鼓膜充血、穿孔或脓液提示活动性感染;松弛部内陷或胆脂瘤痂皮提示胆脂瘤型中耳炎。
    • 颞骨CT
      • 单纯型:中耳黏膜增厚,无骨质破坏。
      • 骨疡型:听小骨破坏或乳突气房间隔模糊。
      • 胆脂瘤型:上鼓室或鼓窦区软组织团块伴骨质侵蚀。
    • 纯音测听:传导性耳聋(气导阈值>30 dB),骨导正常,气骨导差>15 dB。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脓液培养阳性:明确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指导抗生素选择。
    • 耐药性检测:若检出MRSA或产ESBLs菌株,需调整治疗方案(如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
  2. 炎症标志物

    •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急性细菌感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 CRP>50 mg/L:提示严重炎症或并发症风险(如乳突炎、颅内感染)。
  3. 听力评估

    • 气导阈值>40 dB:需考虑鼓室成形术或听骨链重建。
    • 混合性耳聋(骨导下降):提示内耳受累(迷路炎),需MRI进一步评估。
  4. 影像学异常

    • 乳突骨质破坏:需手术干预(如乳突根治术)。
    • 乙状窦壁不连续:提示静脉窦血栓,需抗凝治疗。

四、总结

  • 确诊核心:病原学证据(脓液培养)结合鼓膜穿孔及影像学表现。
  • 分型关键:颞骨CT区分单纯型、骨疡型与胆脂瘤型,决定手术方案。
  • 治疗导向:单纯型以抗生素+局部清洁为主;骨疡型/胆脂瘤型需手术清除病灶+听力重建。

参考文献

  1. 《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国家卫健委)。
  3. IDSA《急性中耳炎诊疗指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