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Otosclerosis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AB33

关键词

索引词Otosclerosis、耳硬化症、非闭塞性耳硬化症累及前庭窗、非闭塞性耳硬化症、闭塞性耳硬化症累及前庭窗、闭塞性耳硬化症、耳蜗性耳硬化症、耳硬化症累及圆窗、耳硬化症累及耳被膜
同义词otospongiosis
缩写耳硬化、OS
别名骨迷路原发性病变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位侧
--单侧,未特指
--左侧
--双侧
--右侧
发生部位
XA6EQ1 中耳骨
XA3WA4镫骨
XA4D04砧骨
XA5DS8锤骨

耳硬化症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耳硬化症(Otosclerosis)是一种局限于颞骨迷路囊的局灶性骨重塑异常疾病,主要累及耳囊和镫骨。其特征为镫骨底板固定或活动受限,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部分病例可能伴随内耳受累(如耳蜗病变),引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形成混合性聋。耳硬化症具有遗传倾向,多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但外显率不完全且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


病因学特征

  1. 遗传因素

    • 约50%的耳硬化症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模式以常染色体显性为主,但具体致病基因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不仅影响疾病易感性,还可能调控病程进展速度和严重程度。
  2. 内分泌影响

    • 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2:1),妊娠或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加速病情发展。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疾病发生可能存在关联,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3. 免疫机制假说

    • 部分研究提示局部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疾病进程,异常免疫应答或通过炎症因子介导骨吸收与异常骨沉积,但尚未形成明确共识。
  4. 病毒感染假说

    • 麻疹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异常骨代谢,间接促进耳硬化灶形成,但目前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5. 其他因素

    • 环境因素(如长期噪声暴露)可能作为协同因素加重病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白种人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种,提示种族差异在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病理机制

  • 骨质重塑异常:核心病理表现为迷路囊正常骨组织被血管丰富的海绵状新骨替代。这种异常骨重塑可导致镫骨底板固定,阻碍听骨链振动传导;若累及耳蜗可破坏 Corti 器功能。

  • 听力损伤类型

    • 传导性聋:主要因镫骨固定导致(占70%以上)
    • 混合性聋:耳蜗受累时出现(约占20%)
    • 感音神经性聋:罕见,见于广泛耳蜗病变

参考文献:基于现有医学文献及权威网站提供的信息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