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食管穿孔Unspecified Perforation of oesophagus
编码DA20.3Z
关键词
索引词Perforation of oesophagus、未特指的食管穿孔、食管穿孔、食管穿孔 [possible translation]
缩写ESO-PERFORATION-UNSPECIFIED、ESOP
别名不明原因食管穿孔、食管意外穿孔、食道损伤-未特指、食管壁破损-未特指
未特指的食管穿孔(DA20.3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胸部CT扫描显示食管壁连续性中断、纵隔气肿或对比剂外渗(泛影葡胺造影)。
- 食管内镜检查明确观察到食管全层破裂(需在可控条件下进行)。
- 手术探查证据:
- 术中直接发现食管壁穿透性缺损,伴纵隔或胸腔污染。
- 影像学直接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三联征:
- 突发剧烈胸痛(吞咽时加重)+ 颈部皮下气肿(Hamman征)+ 发热(体温≥38.5℃)。
- 高危病史:
- 近期内镜操作史(24小时内)或剧烈呕吐史(Boerhaave综合征)。
- 实验室异常:
- 白细胞计数≥15×10⁹/L,C反应蛋白≥100 mg/L。
- 典型三联征: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手术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三联征中的两项
- 泛影葡胺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漏(禁忌使用钡剂)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首选检查
│ ├─胸部增强CT(敏感性95%)
│ └─颈部侧位X线(检测皮下气肿)
└─补充检查
├─食管造影(仅用泛影葡胺)
└─超声(检测胸腔积液) - 内镜检查:
- 判断逻辑:仅适用于稳定患者,需在手术团队待命下进行,发现黏膜撕裂≥2 cm或全层缺损可确诊。
-
实验室检查树:
┌─感染评估
│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 └─降钙素原(PCT>2 ng/mL提示脓毒症)
└─代谢评估
├─动脉血气(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低钠、低钾常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白细胞>15×10⁹/L:提示纵隔感染或脓胸形成(敏感性80%)。
- 中性粒细胞>90%:需警惕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
-
炎症标志物:
- CRP>100 mg/L:与纵隔炎严重程度正相关(特异性85%)。
- PCT>5 ng/mL:提示需紧急手术清创。
-
血气分析:
- pH<7.3:代谢性酸中毒提示感染性休克风险。
- PaO₂<60 mmHg:需排除脓胸或ARDS。
-
生化指标:
- 白蛋白<30 g/L:反映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蛋白分解加速。
- 乳酸>4 mmol/L:提示组织灌注不足,需紧急干预。
四、总结
- 诊断核心:CT检查是首选确诊手段,泛影葡胺造影适用于禁忌CT者。
- 检查策略:
- 疑似病例应即刻行颈部X线+胸部CT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避免内镜检查
- 实验室预警:乳酸>4 mmol/L或PCT>5 ng/mL提示需多学科团队紧急处理。
参考文献:
- 《胸外科急症处理指南》(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 2022)
- 《食管穿孔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Thorac Dis, 2021)
- 《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食管损伤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