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duodenum
编码DA5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duodenum、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疾患、十二指肠疾病 NOS、十二指肠造影 NOS
缩写未特指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疾病NOS
别名Duodenal-Disease-NOS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
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
消化系统瘘ME24.A6
大便潜血阳性ME24.6
消化系统扩张ME24.A
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
消化系统溃疡ME24.0
消化系统脓肿ME24.8
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
消化系统穿孔ME24.3Y
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
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
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
呕血ME24.35
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
消化系统狭窄ME24.9
胃肠出血ME24.9Z
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
小肠穿孔ME24.A4
黑便ME24.A3
便血ME24.31
大肠穿孔ME24.90
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
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
消化系统嵌顿ME24.A2
食管出血ME24.2
消化系统梗阻ME24.91
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病程分级
ME24.91
慢性ME24.91
急性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是指发生在小肠起始段——十二指肠的一系列病理状况,但其具体类型尚未明确或无法归类为其他已知的特定十二指肠疾病。这类疾病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炎症、溃疡、息肉、肿瘤、血管性疾病及解剖结构异常等。这些病症通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出血等症状,并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影像学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二、医学定义
从解剖学角度,十二指肠是连接胃和空肠的小肠起始段,主要负责接收并混合来自胃的食糜与胰腺、胆囊分泌物。其黏膜表面具有丰富的绒毛和隐窝,参与营养物质的初步吸收。当该部位发生病变时,常见表现为:
- 炎症:如急性或慢性十二指肠炎。
- 溃疡: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继发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
- 肿瘤:良性(如腺瘤)或恶性(如腺癌)。
- 血管性问题:如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出血。
- 解剖结构改变:先天性或获得性的狭窄、瘘管形成等。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由于缺乏具体的诊断信息,涵盖了上述所有类型的病变,但无法明确分类。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类型。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
生物因素: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被认为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能够产生多种酶类,破坏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
-
理化因素:
- 高胃酸分泌:长期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十二指肠粘膜负担,增加溃疡风险。
- 饮食习惯:摄入刺激性强的食物(辛辣、过热)、饮用酒精等都可能直接损伤黏膜。
- 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亦可造成十二指肠损伤。
-
其他因素:
- 应激状态:精神压力大、持续紧张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影响胃肠道功能。
- 遗传易感性:某些人群因遗传背景更易于发展为特定类型的十二指肠疾病。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的具体病因可能涉及上述多种因素,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诊断信息,确切的病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才能确定。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虽然大多数十二指肠疾病不具备传染性,但考虑到其中一些病症(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涉及微生物感染,故仍需注意以下方面:
-
高危人群:
- 患有慢性胃炎者。
-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
- 生活方式不健康(吸烟、饮酒、饮食无规律)个体。
- 有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存在类似疾病者。
-
预防措施:
-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潜在隐患并及时干预。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疾病由于其不确定性,预防措施应侧重于减少上述高危因素的影响,并定期进行胃肠系统的检查。
依据来源:根据ICD-11编码体系及相关医学文献(如《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s》)、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综合整理而成。具体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搜索结果中提及的专业网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