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胃动力异常Unspecified Abnormal gastric motility
编码DA41.0Z
关键词
索引词Abnormal gastric motility、未特指的胃动力异常、胃动力异常
缩写未特指胃动力异常、UGD
别名胃无力症、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异常、胃肠道动力异常
未特指的胃动力异常(DA41.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胃排空延迟客观证据:
-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显示4小时后固体食物残留量 >10%(金标准)。
- 无线动力胶囊检测证实胃排空时间 >5小时。
- 排除器质性病变: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确认无机械性梗阻(如幽门狭窄、肿瘤等)。
- 排除已知继发因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术后状态等)。
- 胃排空延迟客观证据: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餐后饱胀感(持续 >2小时)
- 早饱(进食量 <50%即饱腹)
- 恶心(餐后加重)
- 客观体征:
- 空腹振水音阳性(发生率30%-50%)
- 胃电图显示慢波节律异常(胃电过速 >4次/分钟或胃电过缓 <2次/分钟)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胃排空延迟证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即可确诊。
- 若无金标准检查,需同时满足:
- 典型症状三联征
- 胃电图节律异常
- 排除继发性病因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1(一级检查:确诊与排除) A --> B2(二级检查:功能评估) A --> B3(三级检查:病因筛查)
B1 --> C1[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 B1 --> C2[上消化道内镜] B1 --> C3[腹部超声/CT]
B2 --> D1[胃电图] B2 --> D2[无线动力胶囊] B2 --> D3[胃内压测定]
B3 --> E1[血糖/HbA1c] B3 --> E2[甲状腺功能] B3 --> E3[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判断逻辑:
-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
- 阳性标准:4小时固体食物残留 >10% → 确诊胃排空延迟
- 临界值:8%-10%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
胃电图:
- 正常:3次/分钟慢波节律
- 异常意义:
-
4次/分钟(胃电过速)→ 提示节律紊乱
- <2次/分钟(胃电过缓)→ 提示起搏细胞功能障碍
-
-
无线动力胶囊:
- 胃排空时间 >5小时 → 等效于核素试验阳性
- 全胃肠传输时间延长 → 提示伴发肠动力异常
-
内镜检查:
- 发现食物潴留 → 支持诊断
- 排除幽门梗阻/溃疡/肿瘤 → 确诊必要条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胃排空试验:
- 4小时残留 >10%:直接确诊胃动力异常,残留量每增加5%提示严重度上升一级
-
胃电图:
- 慢波缺失/碎裂:提示Cajal间质细胞损伤
- 胃电过速:常伴随恶心、早饱症状
-
代谢指标:
- HbA1c ≥6.5%:需排除糖尿病性胃轻瘫
- TSH >4.5 mIU/L: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动力异常
-
炎症标志物:
- CRP >5 mg/L:提示可能伴发感染或炎症性肠病
- 粪钙卫蛋白 >50 μg/g:需排查肠道炎症
-
营养指标:
- 白蛋白 <35 g/L:提示长期营养吸收障碍
- 铁蛋白 <30 ng/mL:需评估慢性贫血风险
四、总结
- 确诊核心:胃排空延迟客观证据(核素/胶囊)+ 排除器质性与继发性病因。
- 检查路径:首选胃排空试验+内镜,次选胃电图+代谢筛查。
- 关键鉴别:需严格区分原发性(未特指)与继发性(糖尿病/术后等)胃动力异常。
- 治疗指向:胃电节律异常者适用胃电刺激,排空延迟为主者首选促动力药。
参考文献:
- 罗马IV标准(Rome IV Criteria, 2016)
- 美国神经胃肠病与动力学会《胃轻瘫诊疗共识》(2021)
- 欧洲胃肠病学联合会《胃肠动力障碍诊断指南》(2020)